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qshuwu.com

第389章(1 / 2)

加入书签

宋敬梁见秩序终于平静下来,轻咳了一声,高声对大家道:“往后咱们还得开无数次会议,规定就按现在这样,每家派一户代表来参会,之后再回去转述就行,避免像刚才的情况出现。”

底下没人发言,对此都没意见。

其实以前生产队开会,干部也是这样安排的,一户派一个当家人过来代表就行。

这不今天比较特殊嘛!

大家都想知道,生产大队如今转行成农场,又增加了产量的情况下,年终他们能分多少钱。

农场干部们带着他们盖棚屋增产量,经过半年的辛勤劳作。

不管是鸡鸭还是猪羊,亦或是河里围起来的鱼,全部都获得大丰收。

让人见了心里无比踏实的丰收场面,从深秋开始就有镇上,甚至县里的采购部门,过来收走逐样变现。

众人眼见着那钱票子,哗啦啦流向农场管理办公室,心里就抓心挠肝的。

这两月最多的话题,便是大伙能分多少钱?

农场还是以工分计工制,然后收成后多余的盈利,再根据工分多寡,来为大家年底分工资工。

其实说到底,还是跟以前的生产不一样分。

只不过生产队光靠地里那点收成,分到的工资很有限。

支撑一个家庭一年的开销后,也存不了多少。

而现在农场的出产,简直不可与以前同日而语。

排排队分工资

这种情况下,整个农场无论男女老少,个个都激动起来,才会出现今天的场面。

宋敬梁望着周璇和妻子一起牵着手走过来,笑了笑宣布开始分工资。

从宋敬梁接手后,其实在养殖项目上,他一个外行人,并没有做多大改动。

只是在原有项目上,增加养殖场地以及养殖数量,并且根据社员们所擅长的领域,分配负责参与的项目。

总之就是掌握大方向。

求稳的心态下,众干部一致决定,扩大规模也只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一倍而已。

毕竟养殖业也算是摸着石头过河,万一养殖户们闻之色变的动物瘟病问题,真的在农场爆发。

那可就是一锅端了,他们怎么跟社员们交代。

但是就是控制着数量的情况下,其收益却是很可观的。

在秋后所有项目预见成效的时候,宋敬梁简直悔得肠子都青了。

后悔当初太过畏手畏脚,如果再大胆一点,收成肯定更可观。

社员们脸上无一例外都带着难掩的兴奋,一个个排着队上前领工资。

账目都是提前算好的,只要按照名册,让每一户的当家人过来领钱就行了

老于头满脸惊愕,颤抖着手,拿起350块,不敢置信看着几位干部。

“宋主任,您确定没算错?咋会这么多?往年我们一大家子一起干,撑死就分一百出头,哪来这么多钱?”

宋敬梁和颜悦色道:“不会算错的,叔和婶子负责养殖场的消毒,防瘟工作,一直尽心尽责,期间家禽牲畜没有出过一例瘟病。”

“然后你们家两个儿子,负责养鱼项目,也完成得十分好,为我们带来数千斤大肥鱼。我早就说过干得好就有回报,这是你们该得的。”

老于头晕晕乎乎的,被两个儿子扶着下去。

轮到赵三,只见他微微躬着身子搓着手,一脸讨好地看着几个干部。

周安福脸上带的欣慰,笑骂道:“好小子,这半年表现的很好,争取再接再厉,可别得了点利,人又飘起来,要脚踏实地,来年争取娶个媳妇!”

赵三拿着赵卫民递过来的一沓钱,满脸不敢置信地往手上吐了口口水,然后逐张数起来。

数完抱着110块,哭得泣不成声。

以前在丰泽大队,没有人看得起赵三。

因为他是出了名游手好闲的二赖子,没事口花花逗逗这个大媳妇,那个小婶子。

经常被人拿着扫把追着个撵,有时候还会被对方男人堵着胖揍。

干活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挣的工分还不如一个小少年。

可是自从跟郝建兵打赌,带领几个跟他一样的光棍,一起负责养蚯蚓的任务后。

大家似乎渐渐转变对他的态度,也开始尊重起他们这些人。

大多数人还夸,他们所管理项目中的蚯蚓粉,能够正常供应给各个部门,他们这些二赖子也是功不可没的。

这种被大家认同的感觉,让他们既陌生又新鲜。

渐渐的他们也开始正视这份工作,尽职尽责按照标准养殖,将长成的蚯蚓如期,交给负责制作蚯蚓粉的人。

原本只当社会地位提高而已,没料到年底还能分这么多钱。

一百多块啊,他从小到大没有见过这么多钱,够娶好多个媳妇了吧?

好样的

赵三心里发狠,决定过年前就得给整一个小媳妇回来。

此时的赵三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