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qshuwu.com

第264节(2 / 2)

加入书签

绕着水边走!

至于被提到的杨廷和就被朱厚照记上了小本本。

虽然说他做的不能说有错吧,但是他居然这么积极的去换皇帝,肯定有问题。

而且他还是首辅,说不定那个不想让他治病的就是这个家伙呢!

【正德十六年三月十六,朝廷遣太监谷大用、韦彬、张锦、大学士梁储、定国公徐光祚、驸马都尉崔元、礼部尚书毛澄奉内阁拟定的明武宗遗诏前往安陆兴王邸迎朱厚熜。

朱厚熜以兴王的身份接见了使团并接受了太后的诏书,在王府接受诸臣行礼,随后同使团前往京师。

不得不说,在这上面,朱厚熜还是有几分小聪明的。

他知道现在自己是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所以就算是自己有什么要求,大臣们也一定会同意的。】

【所以在朱厚熜及使团到达北京城外的良乡时,双方就发生了第一轮冲突。

礼臣建议朱厚熜尊孝宗为皇考,改称兴献王为皇叔父,援引了北宋程颐议濮王礼的先例向朱厚熜进言,朱厚熜不答应。

根据朝廷礼官建议,请朱厚熜以皇太子的礼仪继承皇位。

朱厚熜也并不接受,他对其右长史袁宗皋说:

“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

大学士杨廷和等请求朱厚熜听从礼臣所出具的礼仪,由东安门入居文华殿,择日登极,朱厚熜还是不同意。

双方互不妥协,最后由皇太后令群臣上笺劝进,朱厚熜在郊外受笺,从大明门入,随即在奉天殿即位。

朱厚熜入京后,初拟定年号为“绍治”,朱厚熜未用,拟定年号为“嘉靖”。】

【这是在给朝臣们下马威是吗?】嬴稷挑眉,【看来这个时候的明朝皇室宗亲都不怎么样啊,但凡有个替换的,这人都不能这么嚣张吧?】

【也不是都不怎么样,而是当时的张太皇太后,也就是朱佑樘的皇后想要找一个好控制的,

而内阁首辅杨廷和同样也是这个想法,

再加上朱元璋在自己的《皇明祖训》中规定了继承法: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

在这个规则下,明朝皇帝只能从明宪宗,也就是朱见深的儿子、朱佑樘的兄弟中去找最合法的。】

【和自己的儿子就是非要一夫一妻不同,朱见深虽然最爱万贞儿爱到万贞儿死了他也不想活了,

但是他的老婆不少,儿子也不少,十几个呢。

其中老大老二早夭,老三就是明孝宗,老四就是嘉靖帝生父兴王朱祐杬,按照兄终弟及原则,皇帝应该是兴王朱祐杬的。

不过这个兴王朱祐杬运气比较差,朱佑樘死的时候,他也死了。】

【朱佑樘还有个弟弟益王朱祐槟,其实也有继承权,可却被张太后和杨廷和否了。

原因也很简单,他如果继位,这张皇后该被尊为什么?

大家平辈,难道叫张皇嫂?那这张太后也不能答应啊。

大家都是越混越好的,她怎么还能越混越回去呢?

再说了,听说过孝顺后母的,你听说过孝顺嫂嫂的吗?

更何况这益王朱祐槟特别能生,父子兄弟齐全。

这一家子要是入住了中枢,成了皇帝,自己人都用不完,杨廷和还有张太后还会有地位吗?】

【这样的一家人物,肯定是不能将皇位给他们的。

于是,在杨廷和张太后默许下,这皇位的继承人就成了看起来最弱小,但血缘最近的朱厚熜。

年纪不大不小刚刚好,家里没啥亲戚成不了团伙,看起来也容易控制,杨廷和很满意。

辈分和明武宗一样,张太后能继续当皇太后,张太后也很满意。

大家满意来满意去,就定了朱厚熜做继承人。

不过这朱厚熜并不是懂得感恩的人,非但不感恩,反而还很叛逆。

一到北京城就因为“嗣父”和“本生父”的待遇不同,弄了一出“大议礼事件”,让杨廷和还有张太后下不来台大呼看走眼。】

【当然,朱厚熜可以说这两人对他的目的不纯,所以他讨厌他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