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qshuwu.com

第254节(2 / 2)

加入书签

要求:“天热,我想吃鱼脍。”

“伤口还没好,不行。”其他事上宜生对她百依百顺,这事却不行:“等伤好了我让言管事送一条大些的鱼来。”

瞅了眼抱剑看着她的丹娘,时不虞非常识时务的点了头。

敌众我寡,打不过,撤退。

出了门,时不虞让车夫驶往最大,位置最好的一家店铺。

待转入大街,时不虞就感觉到马车明显慢了下来,人声也比平日里喧哗。

她撩起窗口的帘子往外看去,顿时怔愣住了。

她以这种方式为计安筹粮,就是算准了这一招有用。

人心最狠最毒辣,但也最慈最善良。若是被巧取豪夺,千方百计也要为自己做打算。可若是能让他们心甘情愿付出,那他们会倾尽所有来给你。

阳谋阴谋说到底都是谋人心,她自然也不是什么纯善之人。

可看着眼前这一幕,心底的震撼无以言表。

夹杂在人群里的那些脚步匆匆的人,从他们的衣着打扮,面色神情就知道只是普通的小老百姓。

他们靠天吃饭,所以比生活在皇城的人看起来要黑,要瘦,背也像是被压弯了,走路时驼着背,低着头。或抱着或提着袋子的手很用力,青筋毕现。

时不虞敲了敲车厢吩咐:“跟上旁边这些人。”

车夫应是,马车又慢了一些。

一路上,时不虞就看着他们有的会在一家人来人往的铺子前站定,将那袋子放到店铺外边的小山上,为那形成大山之势再出一份力。

有的会停下来稍作犹豫后继续往前走。

时不虞本以为他们另选一家是有要兑换的东西,毕竟铺子卖的东西各有不同。

却见他们去到下一家外边贴着告示的铺子前,把袋子放下后离开。他们好像,根本就没打算要拿这粮食进铺子里去兑换什么。

“突然就觉得,在战场上吃的那些苦头很值得。”不知道什么时候倾身过来和她一起看着外边的丹娘低声道:“小十二,你这一局特别好,安殿下尽得人心。”

被表扬了,时不虞下意识的唇角上扬,却不知为何,心里堵得厉害。

放下帘子,她背靠着车厢平缓情绪,一会后才道:“盛世过去还不久,百姓都还没受尽苦难,没有变得麻木不仁,所以才能有这‘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表现。”

“都还来得及,是不是?”

时不虞笑,抬头对上丹娘的视线:“是,还没烂透,救得回来。计安争气点,说不定能打造再一个盛世。”

丹娘捏捏她的脸:“就是辛苦了我们小十二。”

“谁不辛苦呢?天下从来没有白得的肉饼。我身边这些人,现在谁不是拿命在拼。”时不虞敲了车厢三下,马车转了个向,去往此行的目的地。

丹娘点头认可,她一个女人在战场上,这半年有多辛苦只有她自己最清楚。

但是:“就在刚才,我觉得再辛苦也值得。”

想着刚才那一幕,时不虞笑,是啊,值得。

待到了目的地,看着店铺外边的长队,和铺子外边堆成的大山,她心里更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底气。

如果说,之前她做的一切先是为了时家和白胡子,后是为了计安。

那今天之后,也为眼前这些人。

他们代表的,是大佑千千万万的子民。

寸阴斋

时不虞让马车远远的停下来,戴好帷帽和丹娘一起沿着队伍的末端往前走。

为了做戏,她走得一瘸一拐。

和刚才那些抱着粮食送来的小老百姓不一样,这个队伍里的人身边都拖着一大袋或者两大袋的粮,他们的面容也明显白净许多,姿态更显从容。

时不虞经过他们身边时,还能看到他们前前后后的互相说着话。

他们很谨慎,声音不大,只是既然站在这里,话题多半与计安有关。

走得近了,她抬头看向牌匾,上书‘寸阴’二字。

读书人里鼎鼎大名的寸阴斋是一家书坊,售卖书籍,文房四宝等。

铺面大,书架全沿墙而立,中间则摆了些桌椅可供人休憩或者抄书,就连笔墨纸张都是现成的,不知多少生活困苦的读书人靠着在这里抄书支撑下来。

之前,他们对十安公子感激不尽。

后来,他们在心里为安殿下立长生牌位。

寸阴斋的名声传开后,更有一些外地的读书人家里难以支撑,得知有这样的书坊,千里迢迢赶来京城,日以继夜的抄上一些书再回去。

书坊不是客栈,自然是不留人夜宿的,可若有人实在无处可去,只要不坏了书坊的规矩,保持整洁干净,不是无限期留下,他们也不会赶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