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qshuwu.com

第518节(2 / 3)

加入书签

在婆家似乎也不错,没有亲娘说的那么吓人。

薛大堂觉得事情蹊跷,儿媳妇也就是刚嫁过来在家住了几天,之后即便是回来也不在家过夜,都是当天来当天回周家。

这招呼都不打,直接就带着两个孩子登门,肯定是出了事。

他立刻找到儿子:“怎么回事?”

顾秋实笑吟吟:“大哥大嫂搬回来住,你不高兴?”

从夫妻俩倾尽家财送大儿子读书就看得出,他们很重视杨承运,十个手指有长短,虽说平时的衣食住行上看不出来夫妻俩有没有偏心,但在传继家业上,一眼就能分个清楚明白。

他们明显更重视长子。

这倒也不奇怪,在当下人的眼中,长子得大半家业,但也要靠着长子养老。

薛大堂先是一喜,随即眉头紧皱:“出什么事了?你大哥那个岳父也舍得放人?”

顾秋实捏了捏拳头:“周家老大不会说话,我把他揍了一顿,事情闹大了。周伯母不高兴,要把大哥撵出来,但是周举人舍不得大哥,于是,他打算跟大哥一起住过来。你赶紧给人收拾间屋子吧。”

薛大堂:“……”

儿子才去一会儿,竟然出了这么多事。

攀高枝 七

薛大堂自己是上门女婿, 杨家夫妻待他亲厚,但寄人篱下的滋味,谁住谁知道。

有时候主人家不在乎, 但借住的人要有眼力见儿。他自己吃过的苦,是真的不想让儿子再吃,也是阴差阳错,才让儿子有了这样一门婚事。

小儿子今天才去周家, 许多事情不了解,问了也白问。

于是,薛大堂立刻叫来了厨娘, 将家里空着的前院打扫出来。

是的, 因为杨家的人不多,所有的人都坐在后院,甚至连厨娘, 都住在后面的耳房。

前院宽敞,拿来做客房合适。

半个时辰之后, 杨承运回来了, 他和周举人一起, 原本翁婿俩坐一架马车,但一起来的有三架马车,后面都是书和行李。

周举人家境不算太好, 但随着他考取功名,家里的日子是越来越好,也算是养尊处优了好多年。

杨家的院子不算破旧,算起来跟周家差不多。就是位置差点。

周举人提出从搬出来的时候挺冲动, 收拾行李的时候有点后悔。但想到女婿可能会在自己看不见的地方偷懒,他忽略了心里的那点不乐意, 厚着脸皮搬了过来。

家里来了贵客,薛大堂和妻子大门口亲自迎接。

还是那话,在世人眼中,周家对杨家是恩重如山。

“承运这些年,多谢亲家了。”

周举人到了别人家做客,不好冷着脸:“女婿是半子,我希望他早日有出息,所以严厉了些。亲家不要怪我才好。”

“不会不会,承运年轻,正是需要人教导,我们求之不得。”薛大堂一边说,一边把人往房里领。

不说前院几人寒暄,杨承运回到自己成亲所住的屋子,心情格外复杂。

他不想住在岳家,明里暗里会受不少委屈。还有,岳父对他的学业抓得很紧,他感觉喘口气都难。偏偏他占了岳家便宜,要是还说不愿意,还觉得自己受了委屈,那真的是不识好歹,活脱脱一个白眼狼。

周思敏听说他要换衣,帮他选了一身干净的出来,道:“夫君,我看婆母挺随和,好像也不难相处。”

杨承运好笑:“我娘性子豁达,高不高兴都摆在脸上,她每天要是跳着脚骂人,你也别放在心上。火气发完,事情就过去了。”

周思敏不敢把这话当真,她可听亲娘说过,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这可不是玩笑。

新媳妇进门,要在公公婆婆面前立规矩,要伺候好长辈,长辈站着儿媳不能坐着,长辈吃着,做儿媳的只能看着。

如果长辈训斥儿媳,即便是儿媳心里委屈,也不能反驳。长辈永远是对的,即便错了,做儿媳的也不能指正。

当然了,再亲密的夫妻也不可能将这些小心思说出来。更何况,他们夫妻俩并不亲近……在杨府,两人是分床睡。虽然住的是一间房,但那间房分里外间,一个住里间,一个住外间。

这是周举人的要求,说杨承运年轻,容易放纵。在房事上用的精力多了,读书肯定会受影响。

他们年轻,面皮薄,夫妻之间的亲密事,都不好意思拿到面上来说。长辈既然提了,两人也不好争辩。

周思敏里里外外看了:“这只有一张床……要不,晚上我去陪豆豆睡?”

周家院子不多,因为夫妻俩分床,周举人又不许女婿在其他事情上费神,因此,两个孩子白天的时候有周夫人搭把手,夜里都是周思敏带着。

但到了杨家,家里有多余的屋子,杨氏早就给孙女准备了房,买的床还是专门给小孩子睡的那种,四面都围挡着,绝对不可能滚下地。

杨承运无奈:“豆豆的床那么小,你睡进去腿都不好伸,就住这里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