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qshuwu.com

第171章(1 / 2)

加入书签

朱县令却只是摇头。

幕僚心急火燎,但找不出话来安抚,有人察觉到烛火暗了些许,正好转移话题:来人,添两盏灯,再沏一壶茶来。

然而往日立即响应的侍从,今天竟然无一回声。

下令的人不禁蹙眉,转头看向侍婢站守的屏风之后。这一眼,却发现本该被灯映出倒影的屏风,竟然空空荡荡,并无人影。

又是一阵冷风卷入,越来越多的人察觉异样,刚刚搀起朱县令,便惶然看向门窗。

窗户不知何时被人敞开,夜风厉啸,又似孀妇抽泣。

所有人都不寒而栗,情不自禁地聚成一团,远离窗户。

这时,最末的一人陡然凄叫。

刹那惊起连连尖叫,人们七歪八倒,惊恐万状地瞪向他的身后。只见一条白蛇从那人的领口钻出,蛇信吞吐,好像刚刚饱餐一顿,现在正慵懒地嘶鸣前行。

在它脱离男人之后,男人绵软倒下,生死未卜。

众人呼吸皆窒,不知是谁惨声叫道:蛇蛇妖

一把锐剑穿透了他的胸膛,后半句惊叫也随着剧痛的抽搐,消散在无形的风中。

前有白蛇,后有笛剑。

刺客抽回剑身,拨开屏风,缓步走上前来。

烛火熹微,一张清秀稚嫩的少年脸庞映入眼帘。

但他眼眉衣衫均溅鲜血,又给这张状似无害的面貌平添几分诡异。

少侠是何方神圣,为何要取我们性命!

你是考生吗?你要信物是不是?那东西在观天楼,不在县衙啊!

你要什么大可直说,我们一定尽力满足

可少年从头到尾不发一言,只有白蛇和剑,沉默地收割着一条条性命。

待到屏风四壁染上狰狞的血迹,满地横尸,只剩下瘫软呆坐的朱县令。

朱县令吓得□□湿了一片,死到临头,眼里泪光汹汹,却忽然变得平静:你、您是府衙派来的高手,还是玉衡大人的刺客?

朱县令知道些许内幕,也猜到他的来历,更加清楚自己难逃一死。

幕僚或许还以为他是不想在任期内闹出瘟疫,影响政绩,所以隐瞒真相。殊不知,他其实有比那更加隐秘的苦衷,坐在观棠县令的位置,他早就水深火热,进退两难。

承认瘟疫,会激怒上级;否认瘟疫,又招惹了秦鹿。

朱县令绝望至极,只好合上双目。

请您赐个痛快,我也受够这担惊受怕的日子了。再求您不要开罪我的妻女,她们比这些幕僚还要无辜,对于这些事,真是半点都不知情。

少年静静看他,未置可否。

片刻,笛剑往返,朱县令倚墙而倒。烛光摇曳,有栖川野从怀中抽出一张纸条,蘸火焚尽。

纸上写,除去知情人等,埋伏明城,与玉衡接头。

-

天亮时分,县衙的噩耗传了出来。

数十人一夜毙命,上至县令、下到衙卒,满门不留。

大火烧尽,死者的宅府都挂上白幡。

有说他们愧对百姓,含恨自尽;有说他们遭了天谴,恶鬼索命;有说他们都是暗中听命,如今事情败露,就成了弃子。

总之,各路谣言甚嚣尘上,连宣州知府都亲临县衙,一脸凝重地送走了昔日下属。

因为这桩离奇且突兀的杀人案,县衙拒不承认瘟疫的原因、县衙连夜查封药铺的理由、县衙收治寺庙,令众僧协助隔离的根据一切都随朱县令的尸体葬进棺椁,不得而知。

甚至当晚惊心动魄的大火,都被案件压得逊色几分,知府来去匆匆,话里话外都是叹惋县衙的惨案,而对观棠县数不胜数的病患置若罔闻。

凤曲却没有心思追究这些了。

天亮城开,消息越传越远,秦鹿一声令下,瑶城也开始向观棠输送药材。

考生和百姓一道将地宫里的病患移回地面,日光驱散他们身上的阴冷,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药汤陆续送进隔离专用的宅院。

花游笑照旧驭尸,由五十弦主导的焚化仍在继续。

华子邈偶尔忙里偷闲,就去商吹玉的房里捉人捉的自然是凤曲,央他和自己比剑。而凤曲忙得脚不沾地,给商吹玉喂过汤药,便施展轻功翻窗上梁,逃之夭夭。

这天好不容易等到华子邈无功而返,凤曲蹲在梁上,双腿发软。

商吹玉仰头道:老师,他走了。

凤曲大松一口气,纵身跳下。又听见房门开合,以为又是华子邈,凤曲吓得险些跌倒。

踉跄间,一双手却稳稳托住了他:夫君,小心些呀?

凤曲:

还不如华子邈呢。

秦鹿明面上告别众人,私下又换回了女子装束,却不参与救治,而是独自游街串巷,时常下落不明。

平日都找不到人,今天可算露了面。

凤曲站稳了回头看他,本想质问去向,想起穆青娥说秦鹿有金书玉令一种他连听都没听过,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