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qshuwu.com

第216章(1 / 2)

加入书签

康熙蹙着眉头,察觉事情不对劲,摆手叫人去请皇太子。须臾,胤礽被两个御前侍卫护送着,进了翔鸾阁。

一念今日就没打算活着走出这里。

他看到胤礽,回想先前从江苏巡抚和各级官员那里听到的只言片语,眯着眸子笑道:“你就是江南百官口中的贤明储君。”

胤礽立在原地,只淡淡看他,并不言语。

很显然,这个和尚要死了。

若他果真为前明朱三太子,怕不是想拉着自己这个大清太子一道去死。

想到这里,胤礽扯开唇角自嘲一笑。

一念的挑拨起了些许作用,这回索性直接面对康熙,大笑道:“汉人即便要低头,也只认这一个君。爱新觉罗玄烨,你终究比不上你的儿子,得不到天下汉人的认可。”

康熙没再允许这个和尚说下去。帝王冷冷挥手,一念便被堵上嘴带出去,很快,他就会是一个死和尚了。

人一旦死了,什么朱三太子,什么朱慈焕,就都是昨日过眼云烟罢了。

康熙重新坐回宝座,看着胤礽冷笑:“江南百官?朕倒是要问问,这江南如今是朕的江南,还是你皇太子胤礽的江南!”

胤礽心想,不管是谁掌控的江南,总归都属于大清。

可如今看来,汗阿玛还是被挑拨,要与他父子兵刃相见了。

这些年,在无数个梦境中,他从来未曾逃脱过跪在地上苦苦求饶,示弱,歇斯底里,乃至变疯的命运。

每一次卑躬屈膝,换来的不过都是鄙夷与质疑。

而他身为皇太子的骄傲与风骨,也都在这些重压之下,彻彻底底被磨了个干净。

他曾设想过无数种对策,来防止自己走上这一步。

直到今时今日,终于还是与汗阿玛当面对上,胤礽满脑子想起的却是额娘的多年教诲:他不曾做错,无愧父母君臣,何须折腰!

想到额娘,妻儿,那些站在他身后要他庇佑的宫人和臣子们,他忽然就镇定下来。

胤礽笑了,立在长风中对康熙直言:“江南乃必争之地,儿臣自当为皇父分忧解劳。”

一只茶盏陡然砸在他身后的墙上,碎成几瓣。

……

这场父子间的较量,以康熙勃然大怒告终。

帝王在气势上一时竟被太子压了过去,羞恼之后,便以“皇太子胤礽插手江南官位”为由,起了废太子的心。

这是动摇国本的大事,康熙也在犹豫。

谁知,这事还未曾商定妥帖,一直留居慈宁宫的苏麻喇姑便赶来了。

苏麻喇姑如今已经九旬高龄,从宫中来一趟,即便是乘坐着马车,身子状态也已经十分不好。但她还是坚持亲自来到帝王面前,缓缓道:“老祖宗料到会有这一天,便留下我照应着。否则,奴婢早该离开这人世的。”

康熙心中一紧:“姑姑,你说玛嬷……”

苏麻喇姑点点头,从身后宫女双手捧着的托盘中,取来诏书:“皇上,太皇太后临终遗诏,还请您接旨。”

康熙微怔片刻,跪地奉诏。

“老祖宗说,这么些年过去了,皇上学会了怎么一步一步往上走,站在权力的最顶端,但却没学会如何从那制高点体面地落下来。这些原本该她教的,但后来一直也没寻到机会,身子骨便不行了。今儿个,就请皇上从这封遗诏上自行参悟吧。”

明黄的诏书落在了康熙手中。

他不及站起身,便连忙打开,只见上头写着的无非就是一件事:

“若皇太子他日与帝王心生嫌隙,犯下大罪,亦该是皇帝之罪。”

“予不愿见到父子相残,同室操戈,愿承担涉政之嫌,留此遗诏,破例赦免皇太子胤礽诸罪。”

“储君不可轻废,万望皇帝牢记。”

退让

那些无法见天光的、不该属于帝王的三毛七孔,这一刻仿佛尽数被老祖宗拎到了台面上来。

康熙禁不住想,若玛嬷还活着,定是要责骂他一通的。

骂些什么呢?

该指着他的鼻子,骂“胸中柴棘,暗室亏心,纵然在这位子上稳坐百八十年,之后变成白骨一具,还不是要被天下人耻笑”。

康熙难免也自嘲地笑了一嗓子。

殿中静默片刻之后,康熙捧着这份遗诏起了身。苏麻喇姑站不稳当,竟已需要两旁的小宫女扶着才行。

康熙将遗诏交给梁九功,亲自上前搀着她:“玛嬷与姑姑想说什么,朕知晓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朕不会再夺去,只是身在帝位,有些事情……朕不得不防,姑姑就不必再劝了。”

苏麻喇姑淡然望着康熙,笑道:“皇上自小聪慧异常,太子亦是如此。如今既然已经察觉到老祖宗意有所指,想来定能处理妥当,哪里用得着奴婢插手呢。”

她说着面向康熙,慢吞吞地吃力半福了身子。

“皇上,奴婢是黄土埋到脖子上,有今儿没明儿的人了,索性托大再奉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