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qshuwu.com

第909节(3 / 3)

加入书签

而且朕亦不是仅仅从这科举出身的官员中选官,如果朕发现民间有人才,依旧会拔擢他们,如果诸卿有人才举荐给朕,朕同样会重用。

中书令的担忧,有些杞人忧天了。”

天子已经这么说,这件事就算是彻底定下来,其实这件事对他们这些人影响不算是特别大,正如李世民所说的那样,他们是不用这种方法入仕的。

他们都是走任子路子的,所谓任子,就譬如洛玄夜的儿子,因为洛玄夜的缘故,现在就有正四品的散官,这代表了他们和皇室的亲近关系,以及功劳的大小。

“伏惟陛下英明神武!”

众人齐声道。

待众人道罢,李世民又说道:“不过关于这件事,朕有些问题,需要诸卿一同商议一番,想出一些办法来。

第一条,也是最关键的一条,那就是如何保证考试的公平,如果官员可以在其中上下其手,让自己人胜出的话,那这考试就成了一纸笑谈。

朕记得有司中,没有关于这方面的律令,诸卿,要尽快在贞观律中添加,朕以为,这件事事关国家大计,如果有作弊者,应该处于极刑,但具体到底如何去判,还要诸卿商议。”

李世民不说,众人还真的想不到,如果官吏能够在这其中上下其手的话,那简直就太可怕了,吏部就在皇帝眼皮子底下,或许皇帝还能够管得到,但那州县中呢?

在座的这些人都是人精,谁不知道,那些州县大部分的事情,朝廷根本就不知道。

只能一轮轮派出各道巡察使去巡查,但州一级别或许还能管一点,但县想要管住可太难了。

见到众人不说话,这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想出完整章程的,毕竟这是涉及天下的大事。

李世民又问道:“还有一个相当关键的问题,考什么,科举科举,怎么分科,按照隋朝的名字,明经和进士,还是按照汉朝的秀才和孝廉。”

洛玄夜闻言沉吟一下说道:“陛下,不如换个名字。

这世上的人,总是看重开创,有的人,仅仅起了个名字,却将一件大功绩之事,独占其功。

如果用这些已经有过的名字,恐怕不能体现出我大唐新政。

让后世一些不学无术的人看来,还以为这科举制度古已有之,而不是我大唐独创。

尤其是进士和明经,这都是隋朝用的名字,如果大唐再用,某些人看来,恐怕还以为这是隋朝的功劳。

臣以为对陛下是不公平的。”

≈lt;div style=≈ot;text-align:center;≈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