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qshuwu.com

第494章(1 / 2)

加入书签

至于那些同情翁主,为其说话的人……

只能说乌合之众的同情心是有限的。

短期还好,一旦翁主一直拒绝周家人的请求,他们就指责翁主无情无义,然后变为周家绑死翁主的武器。

若是昌平大长公主有馆陶大长公主的底气,那么翁主自然不必理会这群蝇营狗苟之人。

可问题是昌平大长公主她底气不足啊!

与其在关中被人道德绑架,不如到南越开始新的人生。

就算周家一路追到南越之地,对付起来也比在关中束手束脚的强。

“南越多瘴气,翁主怕是要早做准备。”

周翁主的夫婿瞧了眼上座的皇帝,声音越压越低:“若是真有得国之姓的那天……”

…………

“那赵佗一家又当如何?”激动过后的昌平大长公主逐渐让理智占据了高地,甚至以玩笑般的语气抛出一个史诗级的大问题:“您总不能让赵佗的子女在诏狱安家吧!”

但凡是进诏狱的□□就没几个能活着出来。

刘瑞虽把东瓯与闽越的贵族抓去关中,但也只是处死作为“连接者”的中层贵族,并未对其赶尽杀绝。

要知道,“斩草除根”也是有一定讲究的。秦灭六国后,面对投降的六国贵族,秦始皇也遵循先秦的传统,要么将其流放,要么将其好吃好喝地养在咸阳。

而等刘邦立汉后,即便是有秦朝的教训,他也不能处死这些六国余孽,只能借徙陵政策将其分化,使之断绝。

赵佗已经九十几了,估计在卫穆儿敲开南越的大门前他就可能驾鹤西去。

统治南越六十余年,赵佗的子孙没有一百,也有五十,绝不是个好清零的数字。

昌平大长公主的阿母到底只是赵佗的养女,所以按着世俗的规矩,只有赵佗彻底绝嗣,她才能以义女之后的身份继承大位。

“您总不能让廷尉的手下挨个‘劝说’赵佗的儿女,逼其放弃王位继承权吧!”禅让都还要三请三推的。哪有用刑具逼人让出王位的?那也太不讲究了。

谁料刘瑞认真接道:“朕就算是有这念头,也没有足够的人手去改造他们。”

历史上的大汉本想通过联姻的方式温和吞并南越之地。可就像是周幽王幸褒姒而贬申后,立伯服而废宜臼。南越王庭里的汉人一多,越人贵族的权力便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最后演变成汉越双方的生死局。

最破防的当属“南越的李斯”——吕嘉。

作为其子皆尚公主,其女皆嫁王子的南越权臣,他以为在赵佗去后,自己能走上巅峰,结果大汉横插一脚,越过吕嘉的曾外孙兼孙女婿而把在大汉为质的赵婴齐送上王位,然后还把赵婴齐后娶的汉女樛氏扶为王后,使得吕家立刻成了南越的笑话。

历史上的南越是在闽越被灭,东瓯归顺后才并入汉朝。且在汉将除郢,婴齐入朝前,南越的国力便已大不如前,已经成了闽越都能欺压的对象。

比较搞笑的是,崇拜始皇的赵佗以为吕嘉是南越的李斯,所以只要没了赵高,他就是个低配版的伊尹,足以保证赵佗的后人顺利度过王朝关键的二代期。

然后……

然后他那平庸的儿孙没出乱子,反而是不断做大的吕嘉坑死赵佗的所有子孙。就连远在长安为质的赵次公(赵婴齐和樛氏的次子)都未能幸免,直接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现在的赵佗之后人数虽多,但也没到元鼎时的百人之众。

这点人搁唐朝还不够一次政变的量。

至于如何挑起政变……

“南越不是要派使团入汉吗?”

“上百人的使团,总不会人人都是赵佗的忠臣。”

赵佗倒是想往使团里塞满忠臣。可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出去做使者的不仅要衣着靓丽,其言行举止也都要有“我很贵”的范儿。

而以古代的识字率来看,如若要把使团里塞满能让赵佗安心的人,那他这南越的王宫里还有人吗?

别看赵佗处处要与始皇比肩,可就这几十万的体量,光是一出使团就能榨干南越王宫的人才储备。而赵佗又非忍术大师,不可能挑南越境内的所有活计。因此在现实的考量下,赵佗不情不愿地忘了塞了讨厌的家伙。

没办法。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要是派去大汉的队伍太寒颤了,赵佗的面子往哪儿搁啊!那不是提着喇叭告诉汉人,他赵佗在南越过得还不如关中的彻侯吗?

这谁顶得住啊!

因此在南越的使团里,除了与赵佗不对付的本土君长,还有被疯狂打压的秦人之后。

这些人对大汉没有太多好感,但也能轻易坏掉赵佗的事。

最重要的是……

“就算是赵佗的忠臣,也不一定是吕嘉的忠臣。”

“吕嘉?”昌平大长公主一时没反应过来对方指的到底是谁,但是在李三的提醒下,她很快以抑扬顿挫的“啊”声作为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