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qshuwu.com

第374章(1 / 2)

加入书签

公孙弘的呼吸不免急促起来,脸上因过于激动而泛起一阵不自然的酡红:“所以那位是真的……”

“静言,静言。”同桌的儒生比了个小声的手势,声音也不由自主地低了一些:“不然那些尚冠里的大人物为何要坐几个时辰马车过来喝茶?还不是想讨好那位。”

“况且市井之言,书生之气才是最有灵气的。”儒生瞧着那处包厢,若有所思道:“也不知那里是否有人,坐的又是信乡长公主还是关中之主。”

末了,他还补充道:“师兄若有先秦贤人之志,愿上黄金台报自身之志,可找茶肆的伙计报名参加十五日之后的论道。”

“论道?”

“昔稷下学宫里有百家论道,孔夫子与老子也曾论道谈礼,更别提农家的许行与孟子的仁之辩论。”虽说儒家不太待见思孟派,但是提到一时跟墨家混得很近,一时跟法家聊得很好,如今更是得了天子的青眼,被天子奉为掌中宝的农家,儒生的语气便不太友善,但也尽力就事论事:“承长公主之恩,茶肆每隔十五日便举行一次论道,请太学府的博士出题,由在场的宾客判决。若能在论道里胜出的,便可免费使用二楼的雅间一月。”

同桌的儒生不忘提醒道:“虽然茶肆从未提过众人能定二楼雅间,但是经过不少人的观察,若不是像张汤那样的天子近臣或当代大公,便是得由关内侯或彻侯亲自来定。”

“亲定?”

“嗯!之前有个薄家的子侄打着轵侯的名义要定二楼的雅间,结果被茶肆的伙计给请了出去。”

虽说信乡长公主是薄太后抚养长大的,但是薄家的人在她的地盘上闹事也别怪她给养母的娘家甩脸子。

“公既知道长安八里非富即贵,那能定茶肆雅间的又是何等人物?”

自是勋贵中的勋贵,近臣中的近臣,以及……

天才中的天才。

一想到这儿,公孙弘的呼吸不免急促起来。

读书人的名利之争可比武夫更甚。

那张通向二楼的梯子不仅是梯子,更是一条真实存在的青云路。

就像飞机上的帘子,奢侈品店的推拉门。

你离它很近,但想掀开那张帘子,拉开那扇大门却难如登天。

而现在,信乡长公主给了他们掀帘拉门的机会。

只要能上茶肆二楼,他就能触及那个遥不可及的圈子,得到无数向上爬的机会。

刘瑞是个孝顺儿子。

虽然他那已经过世的便宜爹会对这话打个问号,但不妨碍刘瑞借着孝顺之名正大光明地在亲爹坟前大搞基建,美其名曰是完成先父的遗志,让诸子百家都深深记得先帝的恩典。

对此,说不了话的刘启姑且不谈,开始享受寡妇生活的薄太后却有点担心,于是借着家宴的名头请刘瑞过去说话。

当然,考虑到她与儿子没有共同语言,薄太后还请了养女过来作陪。只是在先帝与孝文太后的孝期里,他们也吃不了什么,于是把浓茶喝茶白开水,眼睛更是不敢乱晃。

因为没有皇后,所以跟着薄太后的老黄门还暂时担任大长秋之职,估计等长乐宫与长寿殿被清理完后,他就能从大长秋的位子上退下,以普通黄门的身份陪在薄太后身边。

眼见气氛有些尬住,大长秋给不远处的徒弟使了个眼色,挂起笑道:“陛下,太后从子侄那儿得了一本陶朱公的《卢氏本草经》,不知陛下……可想一阅?”

刘瑞看了眼如释重负的薄太后,知道这是大长秋在缓和气氛:“善。”

有了这本《卢氏本草经》做切入口,薄太后也顺势说道:“这是你堂舅在阳陵县的淘到的。”

轵侯薄戎奴虽离开关中,但是有薄太后在,即使那些薄家子弟平庸得像是另一维度的生物,但是靠着外戚的身份还是混得如鱼得水。

一旁的信乡长公主不免感到坐立难安——薄家的一个子侄曾想靠着外戚的身份闯入她的茶肆雅间,结果被尽职尽责的伙计给拦了下来。

事后那位伙计虽然受到表扬,但是为此愤愤不平的薄家子弟肯定会向宫里告状。

因为有皇帝做主,信乡长公主也不怕那个薄家子弟说她坏话,更不相信薄太后会为了一个不熟的子侄去找养女麻烦。

可是……

就在信乡长公主怀疑养母是不是话里有话,思考如何旁敲侧击时,刘瑞不走寻常路道:“母后是对阳陵县的发展有所不满?”

因为前三任天子之母都太能干了,所以衬得老实的薄太后真的没啥存在感,几乎让人忘了她在政治上的可怕潜力。

诚然,先帝去世时肯定给薄太后划了死线,提醒她别干政过甚。可人死如灯灭,连汉高祖都管不了大封诸吕的高后,刘启又如何确保薄太后不出尔反尔,借着孝道打压刘瑞。

面对儿子的平静质问,薄太后竟心虚地产生后悔之情,勉强笑道:“母后只是担心先帝受了惊扰,随即会与吾儿置气。”

古人的祖先崇拜可是能追述到石器时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