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qshuwu.com

第233节(1 / 3)

加入书签

李亨向回纥借兵三千还要允诺允许回纥兵在大唐劫掠都城这样的事情才是破天荒头一回,丢尽了祖宗的脸。

李长安没有说任何原因,就只说要南诏出兵。

阁罗凤对借兵也没有任何异议。

大唐天朝上国,本就该如此霸道。

他犹豫的是其他事情:“臣子凤伽异身体一向不太好,可否换一人领兵?”

“身体不太好能治,你儿子那病又不是什么大病。”李长安道,凤伽异聪明早亡,历史上比阁罗凤死的还早,日后继位的是阁罗凤的孙子。

不过李长安昨天派人给凤伽异把了脉,发现凤伽异这病对南诏来说难治,但是放在大唐却不算难治。

李长安就生了心思,救命之恩再加上放在身边调教几年,这不是妥妥的大唐忠良之臣吗。

“多谢公主。”阁罗凤喜出望外,迭声感激。

李隆基不珍惜孩子是因为他有好几十个儿女,阁罗凤可就一个王妃,一个宝贝儿子,要不然也不会儿子死了以后直接让孙子继位。

独生子就很珍贵了。

“今日下午我便派人送你回南诏,不过午时还要劳烦你去当个监刑官。”李长安懒洋洋道。

帐帘掀开,被捆成粽子的鲜于仲通被推了进来。

“此人挑拨两国关系,欺上瞒下,谎报军情,按唐律当斩。”

阁罗风已经愣住了,他一双虎目通红,竟然含满了泪花。

他被鲜于仲通和张虔陀欺辱之后也不是没想过要向大唐告状,可鲜于仲通在剑南只手遮天,朝中还有宰相杨国忠做靠山,他的告状递上去根本就全无回应。

阁罗凤这才一怒之下起兵杀了张虔陀。他本以为如今自己又投降大唐此事便翻过了篇章,他再也无法向鲜于仲通报复了,没成想……

“这是你作为大唐臣子迟到的公道。”李长安顿了顿。

“日后不会再让你告状无路了。”

因为从今往后,大唐再不是李隆基说了算了。

七月初一,安禄山自范阳起兵,以高尚、严庄为谋主,命范阳节度副使贾循守范阳,平卢节度副使吕知诲守平卢,自己则为主帅,从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部中抽调猛士数万人,并平卢、范阳二军共十五万人,号称二十万大军南下。

安禄山早就准备了许多年造反,策略也是早就制定好了。

他知道自己毕竟是胡人出身,名不正言不顺,所以他一开始起兵目标就非常明确拿下长安。

都城对国家的意义不言而喻,谁占据都城便占据大义。

甚至前面都有了成功例子,大唐开国皇帝高祖李渊就是一起兵就直奔长安,拿下了长安城之后立刻登基称帝,然后派兵讨伐其他藩王就成了“讨逆”,最后隋末那些藩王也果然被大唐一一平定。

安禄山觉得这个方法就很好,他是胡人,可大唐皇室也有胡人血统啊,四舍五入差不多。李渊起兵那时候是占北而望南,他现在起兵也是南下,占据北方往南打,形势也一样。甚至李渊起兵那时候他还没有十五万大军,自己手里可是实实在在有十五万精锐士卒,这么一对比,李渊都能建立大唐,他凭啥不行?

为了确保稳妥,安禄山便将手下的军队分出一股,由手下大将牛庭玠领兵一万往西南方向的太原去先行试探一下。

毕竟他就是照着李渊剧本造反,李渊打下长安所走的路线就是太原-潼关-长安,安禄山当然愿意走这条路。前人走过的路总比没走过的路要安稳。只是安禄山也是将领,知晓战局时机不同不能一概而论,觉得太原是李唐龙兴之地,防守必定周密,所以才只是派人试探。

他自己则带着大军走了另外一条他认为防守可能会略松懈的南下之路,范阳-常山-邺城-陈留-洛阳-潼关-长安,路途是远些,但是这条路线上守卫应当没有太原那么严密。

只是虽然不停给自己打气,可安禄山还十分不安,他觉得自己准备不充分,大唐那么强大,他只不过能操纵两镇,能是大唐的对手吗。

虽说他觉得李隆基老糊涂了,可大唐人才济济,万一有什么猛人忽然跳出来怎么办?

不过这个担心从安禄山大军遇到第一个州郡,郡守望风而降之后就消失了。

安禄山这一路上就没有打多少仗,他本来已经做好了一路打过去的准备了,结果沿途所经州县居然都望风而降,一场正经战斗都没遇到就走完一半路了。

安禄山乐了,当下就又分了五万大军出去,命史思明领五万军与牛庭玠并到一处去攻打太原。

嘿,原来大唐内部军队这么弱啊。到了此时安禄山甚至有些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早两年造反,他现在身体大不如前,就算打下了天下估计也没几年能享受了,早知道大唐如此外强中干,他早就该造反啊,还能多享受几年。

七月初五,太原八百里加急禀告安禄山谋反。

消息送到杨国忠府上之时,天色未明,杨国忠还在沉睡之中,他被传信的信使吵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