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qshuwu.com

七十年代梨园小花旦 第37节(2 / 3)

加入书签

样蒙混过去。

关长生显然不买账,“哼,东调嘹亮,唱的都是男人戏。西调凄婉,唱的都是苦情戏。两种唱腔,出现在一个戏台上,不伦不类。东调容不得西调,你今天要是不改,就别留在龙虎班,趁早回你们大队去!”

叶龄仙没想到,即使同一种地方戏,因为曲目不同,风格不同,唱法不同,戏班与戏班之间,竟然也会有这么多隔阂。

马、蒋两位师傅注意这边的争执,也暗地向叶龄仙使眼色。

他们在说,好汉不吃眼前亏,先按照关长生说的,改了唱腔,把戏排下去,留在戏班才是关键。

毕竟,关长生是活招牌、是台柱子,而她一个小角色,就算戏被拿掉了,也不影响大局。

万一被砍戏,她很难再有机会出头。

可是,如果叶龄仙改戏,就等于要她否定和放弃,秦婵君奶奶所代表的西调唱腔。

叶龄仙真的做不到。

于是,因为他们的僵持,整个联排不得不停滞。

这一刻,叶龄仙真正感到了委屈与无助。

公演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本地戏班的东、西之争,也是生、旦之争。

坤伶自古就有,但在清朝, 女子不能登台唱戏,凡涉及坤角,都是由男旦来反串。清末民初,才重新有花旦涌现。

在当地, 后来逐渐演化为,东调相对多是王侯将相,由男子唱主角。西调相对多是才子佳人,由女子唱主角。

而在龙虎班,包括关长生在内, 人人唱东调。就连擅长反串的男旦蒋峥云,也能把坤角唱得英姿侠骨, 偏豪放化。

所以他们不唱西调的戏。女师傅也只能在戏班里镶边,很难拿到分量大的角色。关长生要叶龄仙改戏,维护的就是他们东调戏班的传统。

但是对叶龄仙而言, 如果辜负、放弃秦婵君奶奶的教导, 无疑是一种背叛。

所以,面对台上台下的压力, 叶龄仙勉强挤出一丝微笑,倔强地对所有人说, “对不起,我就这么唱, 不改!”

关长生更生气了。

他在戏班向来有威信, 第一次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人拒绝, 面子挂不住, 怒火中烧,“你要是不敢,就离开龙虎班,回你们大队去。”

反正没戏了,叶龄仙把心一横,也不怵红脸王了,反驳道:“你又不是管事的,凭什么要我走人?我是公社请来的师傅,要撵我走,也得公社的领导说了算,就是马队长也不行!”

马金水眼看要打起来,只好站出来劝,“老关,算了别,她一小媳妇儿,你较什么劲?况且,龙虎班的唱戏师傅名单,确实是公社里盖过章的。你现在让人家走,公社领导问起来,咱也不好交代啊。”

马队长这么说,也不是刻意向着叶龄仙,而是这小媳妇儿确实运气。

上次劳动节,她在公社唱的《厨娘记》,唱赢了来踢馆的兵团知青,还给自己博了个“十八仙儿”的名号,公社的领导一直记着她呢。

说到这里,蒋峥云也劝,“这次庆丰收公演,县领导还邀请了不少戏曲行家,万一兵团的知青又来唱对台戏,小叶好歹能上台,跟他们叫板嘛!”

两位师傅都帮叶龄仙说话,倒显得他这个“红脸王”有些霸道、不讲理了。

关长生叹气,“老马,小蒋,我这么做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咱们龙虎班?现在唱东调的本来就少,她这么加进来,胡搅蛮缠,风格根本不统一嘛!”

叶龄仙又忍不住喊冤:“我没有胡搅蛮缠!唱戏本来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什么风格一定要固定?为什么东西南北的唱腔不能融合,不能出现在同一部戏里?这不公平。”

是啊,华国的戏曲文化博大精深,每一种地方戏,本来就风格迥异,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

叶龄仙小时候在艺校,跟着教戏师傅,为了打基础,她什么戏都学,什么戏都唱。也难怪她单纯,不懂本地的流派之争。

但也因为这样,只有她敢乱拳打死老师傅。

“什么东调西调,不管什么戏,老百姓爱听才是好戏。”

当着所有人的面,叶龄仙向红脸王抱了抱拳,“关师傅,今天如果有冒犯,我先给您道个歉。

“但也请您给我个机会,我就用西调唱。要是观众不买账,轰我下台,不用您说,这次唱戏的报酬,我分文不取,全都捐给龙虎班!但我要是唱的好,观众愿意看,您以后就不能再为难我,怎么样?”

这是要立军令状的意思了。

台下的老戏迷,大都支持老戏骨关长生,觉得叶龄仙身为晚辈太狂妄。

但也有不少年轻的戏迷,对东调西调没什么隔阂观念,觉得热热闹闹也挺好,所以忍不住声援叶龄仙,“让她唱,让她唱吧!”

关长生如果再卡人,那就显得不大度了。

“要唱随你。到时候丢脸,被人砸臭鸡蛋,可别怪我没提醒你!”关长生放下狠话。

所有人松了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