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qshuwu.com

73众议讨董能行否首事当连薛彭城(3 / 4)

加入书签

相托,这是何等过命的交情?袁绍如果起兵,刘岱不响应才怪。孔伷亦然,孔伷和袁绍也是老交情了,而且孔伷这次能出任豫州刺史,明面上是周毖、伍琼的建议,实际上则是因为袁绍的推动,袁绍如起兵,他也定会响应的。

冀州牧韩馥这个,荀攸料错了,韩馥固是袁家故吏,但对袁绍起兵却是反对的,可反对也没用,说到底他也是袁家故吏,到最后虽然不情愿,他不也是跟着起兵了?

有了这几个州的基本盘,以三州之力,形成一个半包围圈,击洛阳一地,确如荀攸所说:纵其不胜,亦不会落败。

刘备接触政治高层的东西不多,他出身低,对高层的那些“贵人”们之间的关系、交情很多不知道,这时听了荀攸之话,他为之恍然,连连点头,说道:“若如君所言,则袁本初此次如起兵讨董,确乎是纵不胜、亦不负。”

荀攸转对荀贞说道:“君侯,胜则固好,但只要‘不负’,这件事就可以做。”又顾问姚昇,“叔潜以为呢?”

姚昇沉吟稍顷,说道:“公达言之有理。”

程嘉半天没说话,荀贞问他:“君昌,卿有何高见?”

程嘉拈须说道:“我以为胜负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什么?”

“重要的是这件事之后,这天下的局势会如何发展。”

荀贞抚案而道:“君昌所言,正合我意!那你以为起兵过后,这天下的局势会如何发展?”

“八个字。”

“哪八个字?”

“汉家陵迟,群雄并起。”

袁绍一旦起兵,“以州郡而犯神京”,这汉家的威严就算彻底落地了。

经过黄巾之乱、经过凉州之叛、经过黑山大起,这汉家的江山本就已是风雨飘摇、摇摇欲坠了,之所以“欲坠而未坠”,一方面是因为有皇甫嵩等名将东征西讨,得以苟延残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以袁绍为代表的士人集团希望能借此“变乱之机”而一举夺得朝权,故此尽管有汉军和义军的厮杀、有士人和宦官的内斗,可表面上还能维持朝廷的威严。

可现在“朝权”被董卓横插了一杠子,袁绍不得不挂印北遁,这也就等同说是袁绍等人虽然在和宦官的争斗中获胜了,可在和董卓的争权中却是落败了。这一落败不打紧,接下来会形成什么样的局面?首先就会形成士人集团的分裂,一部分跟着袁绍起兵,一部分坐望,而其次董卓又绝对不会拱手把洛阳、把朝权让出的,这么一来,自就是“汉家陵迟,群雄并起”。

这是从整体分析,往细处分析:袁绍一旦起兵,各路诸侯响应,他们各拥雄兵,有了实力和地盘,难免就会滋生各自的野望,那么就不说别的,只这些首先起兵的“诸侯们”为了各自的利益,之间就极有可能会出现合纵连横,乃至彼此攻伐的情况,这无异火上加油,是在给那些“坐望”的州郡长吏们起一个示范作用,到得那时,“坐望”的怕也不会再“坐望”了。

简言之:只要讨董的起兵一来,天下的大乱之局就要随之而到。

荀贞问诸人:“志才、公达、叔潜,卿等以为呢?”

戏志才、荀攸何等大才,自也是已经看到了这个发展的趋势。

荀攸答道:“君昌所言甚是。”

戏志才答道:“天下将乱,君侯英杰盖世,此正是应该趁势而起之时!”

荀成、许仲、辛瑷诸军中/将领都没有发过言,只是在听。

荀贞这时顾视他们几人,问他们:“卿等俱是何意?”

辛瑷头一个站起来。

荀贞这边话音刚落,他就离席起身了。他按剑答道:“瑷无意,唯知君侯军令!”

荀成、许仲倒不是心怀犹豫,只是他两人久握兵权,现在讲究一个“举止威仪”,荀贞也常叮嘱他俩“行路要慢、说话要钝”,养成了这个习惯,因而没有辛瑷的动作快,慢了辛瑷一步。紧跟在辛瑷后头,他两人也离席起身,按剑应道:“成(显)等无意,唯知君侯军令!”

“好!那此事就这么定下了!只等袁本初起兵,我广陵就举郡响应!”

戏志才、荀攸诸人神色各异,有的临大事而沉稳、有的展目将来而略显激动、有的则还在琢磨此事之利弊,但在听了荀贞的话,诸人亦皆起身,齐声应道:“诺。”

这就算是在政治、军事小集团的内部形成了共识。

荀贞笑道:“卿等请坐。”

待诸人坐下,他徐徐说道:“起兵讨董是大事,要想把这件事办好,头一件事该是什么?”

众人各抒己见,众多纷纭。

有的说筹粮、有的说募兵、有的说操练兵卒、有的说加快控制各县、有的说时刻关注洛阳政局、有的说务必要保持与袁绍和曹操的顺畅联系,云云种种,大多是荀贞在开这个会之前就想到的,但荀贞却只是一直微笑,而不发言。

到了最末,见只有戏志才没有说话了,荀贞乃问道:“志才,卿有何见?”

“这头一件要事,忠窃以为:应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