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qshuwu.com

33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三)(1 / 3)

加入书签

钟繇性虽刚正,但他并非是一个不知变通之人,之所以会这么激烈地拦阻荀贞,使命在身只是其中的一个缘故,另一个缘故则是因为他与荀贞交情非浅。

抗旨入京,而且是带兵入京,这是犯上之事,虽非谋逆,性质上却也差不多了,身为臣子,怎能行此大逆不道之事?

钟繇和荀贞相识多年了,长社与颍阴只相隔数十里,族中长辈交好,可谓世交,又曾同郡朝为吏,又做过同僚,於公於私、於情於理,钟繇自觉都有责任阻止荀贞做这等昏了头的蠢事。

荀贞无奈地看着他横剑加颈,暗示典韦、赵云上去抢他手中的剑,可钟繇何等机灵,看出了荀贞的心思,不等典韦、赵云上前半步,手上使力,他脖中已有血痕出现。

“元常,我不是给你说了么?我不是想抗旨违诏,我只是担忧董将军。”

“休得再言!我只问你一句话:你是撤兵,还是进军?”

看钟繇这架势,荀贞如果回答个“进军”,他还真有可能会横剑自刎。

即使这个可能性也许不大,但荀贞也不敢冒这个险。

万一钟繇真的自刎了,那荀贞就是“好心得恶名”了。

戏志才本在前军,闻讯匆匆赶来,见到眼前这一幕,愕然惊诧,问道:“这是?”

程嘉、荀攸其实也是不赞成荀贞违诏入京的,当下与戏志才分说清楚,戏志才亦不赞同荀贞的决定,劝道:“君侯,今大将军传朝廷诏令,命君侯退军轘辕关,而君侯如违诏强进,则知君侯者,知君侯是因为担忧董卓,可不知君侯者,怕将会以‘跋扈将军’而视君侯啊!”

荀贞苦笑对荀攸、程嘉说道:“公达、君昌,卿二人当知我之所忧啊!”

荀攸默然不语,程嘉只管一个劲儿地眨眼。

荀贞本还指望荀攸、程嘉帮他劝说钟繇几句,见他两人这般反应,也只能把这后半句话咽了回去,叹了口气,说道:“罢了,罢了,元常,我奉诏就是!”

戏志才、程嘉、荀攸三人的意见,荀贞可以不听,可钟繇这般架势,荀贞却不得不暂为之妥协。

钟繇素知荀贞多智,却不信他,依旧横剑在颈,说道:“你且先下令命你部曲转向!”

荀贞刚下了军令,命部曲转向,改去京都,现在却又不得不再下军令,命部曲调回头,依旧向轘辕关方向。

荀贞部曲近四千,传达军令需要时间,钟繇站得久了,长时间地保持一个警惕地姿势,有点累,胳膊也酸,索性又往后退了几步,靠着马厩坐下,手中的剑却依旧横在脖前。

场景就变得有点搞笑了。

营中帅帐之前,一边是荀贞、典韦、赵云诸人,两侧是戏志才、荀攸、程嘉等人,荀贞等人的目光多皆落在坐地横剑的钟繇身上,周围则是甲士、骑士来往调动。

要是不知情的人看到这一幕,必然会茫然不解。

荀贞看着钟繇这般架势,也觉得有点好笑,笑道:“元常,地上寒凉,我叫人给你搬去个坐榻可好?”

钟繇不理会荀贞的“调笑”,苦口婆心地对荀贞说道:“贞之,统家兵入京都,莫说是违诏,便是奉大将军之令,其中亦凶险暗藏,此实本朝中兴百余年来之首见,卿离家之前,卿族中的长辈、诸贤想来对卿必有交代,当此之时,卿切莫刚愎独断,一定要小心谨慎啊!”

荀贞甚为感动,对钟繇说道:“元常心意,我尽知之!……这样吧,元常,高干已为我入京见袁司隶,为我请带兵入京之诏了,我答应你,如不能得此诏令,我绝不再兵向京都半步,可董将军兵临夕阳亭,我实忧京都局势,你也不要再促我退军轘辕关了,我便兵驻此处,如何?”

荀贞现驻营之地离洛阳二百余里,如果抛下辎重,轻装兼驰,一天一夜可到,若能驻兵此处,那么即使京都生变,或许也能赶得及,退一步说,即使赶不及,有他这四千兵马在此,料来董卓也该会有些忌惮,不敢恣肆乱为。

钟繇知荀贞并非是“跋扈不臣”之人,对董卓,钟繇也有担忧,此时听得荀贞此话,看出是荀贞的真心话语,思忖片刻,说道:“好!便如你言,只要你不再进兵洛阳,我便也不再催你退军轘辕关。”

“那你可以起来了吧?”

钟繇虽是坐着,但为防荀贞暗令人来夺他的剑,却和站着时一样依然保持着警觉,这会儿与荀贞达成了共识,心情放松下来,才觉出双腿酸疼,拄剑在地,连着试了两次都没能站起。

荀贞上前,亲把他扶起,又亲把他的佩剑归还腰鞘。

“元常兄,我与你相识多年,今日方见你刚烈之面。”

“贞之,我与你相识多年,亦今日才见你‘雄横跋扈’!”

钟繇这话是在奚落荀贞。

两人相顾一笑,适才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顿为之一消。

钟繇顿了顿,又说道:“贞之,这两天我在你军中,才听闻你路过阳翟时,诛了张常侍一族?”

“阳翟张氏,倚张常侍之势,素横行郡县、鱼肉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