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qshuwu.com

77曹隐袁进皆贵宦(2 / 2)

加入书签

郡与国等,国相与太守皆二千石。

为何会如此?说到底,还是曹操祖上的“余荫”所致,曹操是大宦官家族的出身,故此尽管他干出了这么多“偏向士族”的事,可却依然没有被宦官们治罪。

曹操的祖父曹腾用事宫中三十多年,奉事过四个天子,乃是本朝宦官们的前辈,如赵忠、张让等,他们在宫中还是小字辈的时候,曹腾就权重一时了,并且曹操的父亲曹嵩现如今亦是深得今天子的信用,在这种情况下,宦官们肯定是要给曹家几分面子的,毕竟一有香火情在、二有曹嵩的权势在,故而,尽管曹操得罪了宦官集团,却也仅仅只是被免去了沛国相之任,改任了东郡太守。

东郡和沛国一样,都是富饶之郡,这个改调不是升职,可也不算贬职,宦官们的意思大概是:你在沛国搞得太过分了,给你换个地方吧。

说起来这固然是宦官集团体念香火之情,可曹操是何等人也?

他深知此次得罪了宦官集团,宦官们不治他的罪,可下一次呢?如果他改任东郡太守,他再得罪宦官集团的话怎么办?沛国、东郡皆富饶之郡,郡中皆大有宦官的子弟、姻亲、朋党在,曹操既有“邀天下美名之志”,等於说是已经背叛了他出身的宦官家族这个阶层,也就是说,他即使到了东郡,也不可能改变他一贯的执政作风,绝对是会再次得罪宦官集团的,宦官们因为体念香火之情已经给了他一次敬酒了,他如果再得罪一次宦官集团,岂不是就要吃罚酒了?

一次“犯错”,赵忠、张让等宫中的常侍们可以因为曹腾以及曹操之父曹嵩出面替他求情之故给他留个情面,可如果第二次还这样,那情面也就不必留了。

曹嵩因为这件事不止为曹操出面、替他说情,而且还写了封信给曹操,叫他在东郡太守的任上务必不要再像在沛国相的任上一样了。

可是,做为曹操来说,他却不肯改变他的志向。

曹操是个有远见的人,阉宦之势虽大,现在可以说是一手遮天,可阉宦集团早已经是激起了天下的共怒了,所谓盛极必衰,曹操既已与袁绍结党,又怎可能会在这时改变他的初衷?

也就是说,他即便是调任到东郡当太守,他也是会“不改其志”的。

如果遵从他父亲的命令,那么就会违背他的志气,如果不遵从他父亲的命令、不改己志,就可能会惹祸上身,那么这么个情况下,两难之间,曹操选择了不改己志,但为了不惹祸上身,他权衡之后,却觉得也不能去东郡上任,因而最终索性决定称疾归还了乡里。

这算是一种无奈的让步和折中。

还是那句话,曹操有祖上的“余荫”在,如果换是荀贞,他要是不肯去上任的话,那么归家就归家吧,宦官集团乐得去了个眼中钉,可曹操有“余荫”在,尽管他选择了“称疾归乡里”,朝廷却还是给他了“补偿”,拜他为议郎。议郎虽是郎官之一,可却是郎官中最尊贵的,能得此职的要么是天下名儒,要么是故二千石,但凡被拜为议郎的,如再出仕,就很高,稍微有点后台的,外放就是二千石。

这等待遇,如荀贞这样的州郡名族子弟是万万得不到的,除了曹操这等大宦官家族的子弟,也就是袁绍这等显赫朝中的公族子弟大概能得到。

不过曹操的这个待遇虽然不错,可终究也是违逆了他的志愿,他这也算是散发弄扁舟,归隐乡里中,以待再起时机了。

荀贞和曹操之间这几年中见面虽然没有,可书信不断,上次李鹄之事,荀贞就给曹操写了封信,曹操颇是帮了点忙,因此曹操这次被免职、改任之事,荀贞很快就从曹操的信中得知了,荀贞也没什么可说的,只能回封信给他,说借此机会养志也好,早晚会有复出的一日。

信寄给曹操之后,荀贞颇是感叹。

如曹操者,现在虽然名声还未曾大显,特别因其出身宦官家族之故,被很多的士卒子弟所不齿,可他的志气、眼光却已经显露出来了,换个立场不坚定的人,在被免去沛国相、改任东郡太守的时候可能就会改变立场了,本来就是出身大宦官家族,那么偏向大宦官家族也是很正常的,而且对自己的仕途、富贵很有利,何乐而不为呢?可曹操就不,他因为有眼光、有正确的判断,坚持己志,哪怕是受到挫折亦不改变,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做出一番成就。

不久之后,荀贞又闻得一件事情,却是袁绍迁任虎贲中郎将。

虎贲中郎将是什么职务?打个比方,好比后世的中央警备团团长,虽只是比二千石,可素来是多由贵戚充任,乃为显贵之职。袁绍之前是侍御史,侍御史为千石之吏,其权虽重,毕竟只是一个属吏,非是独当一面的长吏,一下从侍御史升迁到虎贲中郎将,这是一个极大的飞跃。

看看荀贞自己的仕途,再看看曹操、袁绍的仕途,荀氏虽有清名,到底只是州郡望族,与曹、袁这等天下重之的大贵族还是比不上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