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qshuwu.com

113诏讨东郡出汝南(下)(1 / 3)

加入书签

两汉在继承前秦的驰道之余,数百年间亦多次修建道路,官道建设得很好,从平舆出来,沿官道前行,有两条路可以到陈国,一条是偏向东北方向,至南顿,然后入陈国境,一条是直向北行,到汝阳,然后入陈国境。这两条路,东北方向的直指陈国腹地,而汝阳方向的则是通往陈国西部。

陈王刘宠善弩能战,名震内外,陈国人不敢生乱,外郡黄巾只本郡还忙不过来,暂也无暇入其境,所以陈国境内没有黄巾军活动,不需要“王师”平定,故此,为了节省路途上的时间,皇甫嵩选择了向北直行。日行五十里,出平舆,第二天傍晚时分就到了汝阳。

为不打扰县中百姓,皇甫嵩没有进城,在城外扎营歇息。

荀贞下马道边,遥望汝阳县城,不觉想起了周恂,召来陈到,问道:“今晚我军要在这里歇息一夜,叔至,你要不要去见见周恂?”

陈到想也不想,马上摇头,说道:“荀君,你命我接替许君之任,任我为破敌曲长之时,对我说:‘为将者不可轻离兵卒,当与士卒同甘共苦,方能得部众效命’。今是战时,又在军中,我曲中的兵卒都在扎营安寨,我怎能因私废公,擅离营中却去汝阳见周君呢?”

听了他的这个回答,荀贞很是欣慰,心道:“叔至是一个稳重的人。”

他和陈到相识的时间不长,严格说起来还不到一个月,可是朝夕相处,对陈到也算较为了解了。陈到这个人武勇谨重,战场上勇猛不惜命,战场外谨慎厚重。荀贞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觉得此人可堪大任,能够大用。听了陈到的这话,他说道:“好,既然如此,那就等下次有机会再去见见你的这位‘故旧’吧。”陈到应命告辞,回本部指挥兵卒扎营。

望着他离去,荀贞犯疑,不觉又想起了之前的一个疑惑,心道:“陈到这个名字,我好像的确是听过,可却怎么想不起来此人是谁之部将,又有过什么事迹呢?”既然听过陈到之名,那么陈到就不应是个无名之辈,而他又是这样一个勇猛敢战,并且谨慎厚重之人,想来在本来的历史中应也是有过一番成就,料来该是身居高位的,却为何偏偏就想不起来他的事迹?

“想不起来也没关系,不管此人在原本的历史中是在谁的麾下,反正现在是归於我了。”

扎营是个讲究活儿,是很有学问的,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就能指挥部众扎营,如果没有学过,扎出来的营地最多就像是西华一战时,刘辟、吴霸在城外扎的那个营,徒得其形而无其实。陈到没有学过兵法,不会扎营,荀贞现在没有时间教他,因此把李博派了过去,帮助他,让他一边实践,一边学习。典韦那边也是同样如此,不过是换了宣康去帮忙。

李博、宣康跟着荀贞多年了,平时没少听荀贞讲兵事,又跟着荀贞打了几场仗,对扎营还是比较熟悉的。要说起来,李、宣跟着荀贞的日子不算短了,荀贞却一直没有把他们放出去,给他们指挥一曲、一屯的机会,一则是因为他帐下文吏不多,离不开他俩,二则是因为宣康还好,年轻力壮,也会些骑射技击,而李博却是个完完全全的儒生,干不成临阵冲敌这种事。

荀贞又远望了会儿平舆县城,暮色渐深,县城黝黑,慢慢沉没入暮色之中,渐渐看不清楚了。一队人马从远处皇甫嵩的中军里出来,踏着暮色向县中行去。这队人马是平舆的县令、县吏和县中的父老,专门过来拜谒皇甫嵩的。这会儿大概是见完了,因此归城而去。

荀贞转望本部,各营都在安营扎寨。他对荀攸、戏志才说道:“公达、志才,去各营看看吧。”

两人应诺。

自上次见过许劭后,戏志才这些天变得有点沉默寡言,时不时会眺望天空,荀贞有次发现,他远眺蓝天的眼中分明闪烁着一种坚定的光芒,也许是因为受了刺激故此做出了什么决定吧。荀贞和戏志才名为主臣,实为好友,正如戏志才了解他一样,他也非常了解戏志才,不问也能猜得出来戏志才做出了什么决定,不外乎“有朝一日我必要名扬天下,使天下英雄知我阳翟戏忠”,只是朋友之间,有些事却也是只能看透,不能看破的,所以他明知而不问。

不过戏志才既然立下了这样的大志,那么作为朋友、作为主君,他当然要助其实现。

“只不过,志才本就是名传后世的一个奇才,即使没有我帮,他也能实现他的大志。”

……

荀贞、荀攸、戏志才巡视各营,到了何仪营中,何仪迎接出外。

荀贞下马,把他扶起,笑道:“你忙你的,还出来作甚?不用这些虚礼。”

戏志才这些天变得沉默寡言,何仪这些天则变得越发谨小慎微。不必说,这自是皇甫嵩、朱俊对他那一番敲打带来的功效了。他年龄比荀贞大得多,但面对荀贞却陪笑说道:“司马巡营,小人自当出迎。”荀贞哈哈一笑,把缰绳扔给原中卿,说道:“走,去你营里看看。”

对何仪这种本为一方渠帅、现今屈身人下的降将,要笼络,但也不能太惯着。“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句话同样也可以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