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qshuwu.com

第89节(5 / 6)

加入书签

出一份镇定,“我跟你搭档惯了,一起干探路的活,肯定比别人强。你只管把独眼瞪圆了,给我看看危险藏在什么地方就好。咱们两个搭伙闯了半辈子,不信这回就要躺在道上!”

“滚你个乌鸦嘴。要死,你自己去。别算上我!”储独眼笑了笑,低声骂道。居中调度肯定比头前开路安全,即便是刚入行的刀客,也明白这个道理。但齐大嘴虽然为人谨慎,却也不是个不讲义气的家伙。所以才舍弃了刀头的福利,宁愿身先士卒地陪着他。

“不拉你拉着谁!剩下的都比你年青。”齐大嘴笑着回敬了一句,直其腰来,紧紧按住手中的刀柄。“弟兄们,打儿精神起来啊。休循州的蓝眼睛娘们,洗干净了等着你们呢!”

休循州,是唐人对渴塞城的称呼。其他地区往来的商贩已经忘记了这个名字,而称其新改的大食名,拔汉那。类似的还有被改作撒马尔罕的康居,改作阿滥密的安息。只有唐人,以身上流着华夏血脉为傲的中原子孙,才始终坚持其百年前的称呼,仿佛这样叫,就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一般。

“好咧!”身后传来整齐的回应。很多被风沙吹黑了的面孔,带着笑,带着对幸福的渴望,带着赶路赶出来的汗水,眉宇间倒映出秋日的阳光。

看剑 (一 下)

看剑 (一 下)

当年唐军修建烽火台之时,选址都非常讲究。几乎每两座烽火台之间的距离都差不多,并且基座所在要高出周边地势不少。一眼望去,于荒原中非常醒目。更难得的是,为了方便士兵坚守,烽火台内部或者附近,往往还挖有深水井。非但能为士兵们提供饮水,还完全解决了过往商队的补给之忧。

大食人的势力控制了这一带之后,所有烽火台都彻底报废。然而唐军打下的水井却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当地牧人视其为活命本源所在,过往商旅也以此作为歇息、休整的最佳场所。与此同时,强盗们则喜欢在烽火台附近守株待兔,劫杀所有靠近水源的猎物。

安集延附近的烽火台诨名叫做黄泥墩,因为筑造时使用了附近特有的粘土,所以通体呈金黄色。在西域的落日照耀下,显得格外醒目。此地乃是齐大嘴与商队头领事先商量好的沿途落脚点之一。大伙之所以选中这里,是因为这座烽火台距离城市极近,只有区区十里左右。本着兔子不吃窝边草的原则,当地部落贵族,不会在这里袭击商队。而其他地区的马贼如果敢于“捞过界”,只要商人们给足好处,驻扎在安集延城内的部族私兵会在半柱香时间内赶到战场。

故而,非但齐大嘴这种有着多年为商队护镖经验的老江湖会把安集延附近的烽火台视为比较保险所在。其他大大小小的商旅、刀客团伙,也都将黄泥墩视作野外打尖的首选。只要大伙不进安集延城,在黄泥墩下凑合一夜,第二天就可以直接走到休循州。这样,本来要交两次的进城税,便可以省下一次。此外,还有一个大伙心照不宣的约定,小规模的商队若是在黄泥墩附近相遇,可以根据自愿的原则,汇聚成较大的一股。而实力雄厚的商队,亦可以在收取一定好处后,接受小商队的投靠。如此一来,保护商队的刀客数量就更多,力量也更为集中。职业和客串的马贼们即便想打商队的主意,也会事先掂量掂量,自己是否能承受得起相关损失。

因为战火刚刚平息的缘故,今年的各路商队出发的时间大体都差不多。所以此刻的黄泥墩下,前后左右扎满了各式帐篷。齐大嘴等人所在的商队虽然规模庞大,却无法在这里仗势欺人。只能在距离水井较远的地方,选了一个稍微避风的洼地,缓缓停了下来。

驻地选好之后,不用齐大嘴招呼,刀客们立即开始忙碌。老刀客带着新入行的年青后生,资格不老不新的壮年刀客则自愿结伙,凭着经验行动。众人七手八脚,迅速在驻地外围打下一圈木桩,然后用捆货物的草绳,将一根根木桩连接起来。再接着,商队的大小伙计们将整筐或者整箱的货物沿着草绳一圈圈码放,不能装筐的零散的货物则放于竹筐中间的空隙处。然后有人将牲口牵走喂水,将竹筐和木箱围拢出来的空地打扫干净,支好帐篷。一座似模似样的营盘便拔地而起。

商贩们都非常讲究眼色。临时营垒内一座座仓促搭建起来的帐篷看上去东倒西歪,凌乱不堪。事实上却非常严格地遵守了某种潜在的约定。众人推举出来的头领住在营地正中央,资格老,本钱足的大商号掌柜住在里圈,资格和本钱都一般的商贩则依次向外。最外围,临近货箱和木桩的地方,则是刀客们的帐篷。清一色为粗毡子所制,又厚又脏,个别帐篷还打满了大大小小的补丁。却为整个临时营寨里最齐整所在,隐隐地透出几分威严。

这座临时营地规模甚大,按照以往的经验,只要商队头领的中央大帐一竖起来,立刻便会有小规模的商队前来搭讪,顺便请求入伙。刀客们也会因为外人的加入,从商队头领所得的“抽水”里边分上一两成,算作约定之外的酬劳。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有些令齐大嘴失望,站在营门口眼巴巴地盼了半天,身背后的商户伙计们都开始忙活着支锅造饭了,周围的其他商队却连个凑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