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qshuwu.com

第99节(2 / 3)

加入书签

,那么其他绝世神将也能获得。神将都这么威猛,那么还要天兵做什么?

晋骑中仍有不甘心的神将,带着亲兵朝公孙策杀来。在他看来,刚才纯粹就是公孙策占了晋军人数太多,指挥失灵的空子。

这名神将带着骑兵奔出晋军车阵,也有同样心思的晋军骑将纷纷带着亲骑朝南奔去,一片暴雨中,他们的动静自然能够发现,但他没有阻止,他选择了默认。

这一战,两万晋骑被公孙策一力逼退,成全了公孙策天下无双的勇名,牺牲的就是他侯君集的前途。如果这些晋骑能拿回公孙策的头颅,甚至是生擒,他就有翻本的机会。

他因为生前有污点,始终得不到唐军重用。地位和董卓一样,在汉唐长安大战中,被安排为前队,是典型的炮灰部队。

董卓无法忍气吞声,所以临阵叛汉投秦,给了侯君集一个翻身的机会。侯君集得到董卓给与的汉军巡防图后,为唐军先驱,夜袭汉军。

那一战大破汉军,他才洗去身上污点,重新成为唐晋集团上层神将。

侯君集一生,虽然少年成名,可他起步平庸,始终比不上同时期的武将。但在争战年代,始终效命于李世民,所以能够平步青云,后来率军远征,克敌制胜,有功于国。

然而他又弃前功而构后罪,贪赃任性,直至图谋造反。因此古人说:“君子立功,守以谦冲;小人得位,足为身害。”

侯君集也有宰相之才,魏征就曾向唐太宗推荐过侯君集,让他任仆射,并说:“国家安不忘危,不可无大将,诸卫兵马宜委君集专知。”但唐太宗认为君集喜欢自我夸耀,所以没有重用。

侯君集一直作为李世民的忠实追随者而备受器重。他和秦叔宝、尉迟恭不同,不是以骁勇而充当李世民的打手;他又和李世绩、李靖不同,他从头到尾都是秦王府的人。同时,他的祖辈是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中的成员,这也是他受信任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玄武门之变中,侯君集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促使李世民的最终决策,并且是李世民进入玄武门随行九人之一。史称“建成、元吉之诛,君集之策居多”。

这从事后的封赏也可看出,侯君集食邑千户,仅次于尉迟、房、杜、长孙几人,而在诸将之上。(李靖当时是五百户)。贞观十一年,李世民封建功臣,侯君集被封为陈国公。

李世民即位后,侯君集一直握有很大的兵权。贞观四年,又以兵部尚书参与朝政而入相。他虽然出身行伍,但是被重用后,开始认真读书,后来他还担任吏部尚书主持典选,工作比较出色,得到舆论的好评。

侯君集在贞观时期参与了两次较大规模的战争。第一次是贞观九年由李靖总指挥的灭吐谷浑之战。他在此次战争中担任一支方面军的指挥官——积石道行军总管。

战争初期,由于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实施坚壁清野的防御政策,致使数道唐军因补给不济而退保鄯州。这时,鄯州道行军总管任城王李道宗提出:“柏海近河源,古未有至者。伏允西走,未知其在,方马癯粮乏,难远入,不如按军鄯州,须马壮更图之。”

李道宗很谨慎,认为敌军逃到大河源头一带,而且又不知敌军具体位置,自己所带的粮草又不足。主张撤军,等以后做好准备再提兵杀来。

侯君集以为不妥,他认为:“王师已至,而贼不走险,天赞我也。若以精兵掩不备,彼不我虞,必有大利。若遁岨山谷,克之实难。”主张趁敌人未注意以精兵追击。这个提议得到主帅李靖的支持。

果然,李道宗很快追上了伏允,大败之。后来李靖兵分二路,侯君集和李道宗负责南线战场。

“君集、道宗行空荒二千里,盛夏降霜,乏水草,士糜冰,马秣雪。阅月,次星宿川,达柏海上,望积石山,览观河源。”

李靖、李大亮等北上,李靖部将薛万彻等追伏允至图伦碛深处(今塔克拉玛干沙漠),成功结束了战争。

这次战争充分显示了侯君集清醒的战场意识以及较出色的指挥才能。

虽然侯君集后来担任过防御吐蕃的当弥道行军大总管等总指挥职务,但是最终另他成为李靖以后军队第一号人物的战争是贞观十四年灭高昌之战。

侯君集自以为讨伐西域有功,却因贪图钱财被囚禁,心中实在不痛快。贞观十七年,张亮以太子詹事的官衔外放洛州都督,侯君集故意激怒张亮说:“你为什么受到排挤呀?”

张亮说:“你也遭到排挤,还要说谁冤枉呢?”

侯君集说:“我平定一国,回来却被天子如此的责怪,怎么能受到这样的压制排挤?”于是捋起袖子说:“郁闷得活不下去了,您能造反吗?我将一定和你一起造反。”

张亮悄悄地把这事报告给了皇上,太宗对张亮说:“你和侯君集都是功臣,侯君集单独和你说的话,没有别人听见,假若把他交给司法官员审理,侯君集一定会否认此事。两人互相对证,事情也说不清楚。”

于是就把这件事压了下来,对待侯君集依然像从前一样。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