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qshuwu.com

第113节(3 / 5)

加入书签

了一下,打消了马上去打冯天成的念头,将手下几个部将召集了过来,开始商议起了事情。

了。

对于肖天健来说,眼下像钱财之物并不是他最需要的东西,他眼下最需要的就是地盘还有人。

这么多年下来,阳城县一带的老百姓可以说饱受了这些当地的强人的祸害,许多人都被这些强人们祸害的家破人亡,有更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逃到了泽州一带抑或是更远的地方,使得眼下阳城县南部山区许多村落都已经是人去屋空,破败不堪了。

刑天军初来乍到,既然想要以此地为他们的根据地,那么接下来面临的问题将会非常之多,短时间之内便让肖天健有得忙了。

东冶镇之所以会带有一个冶字,就是因为这里出产铁矿,很早之前,这里官府便专门设有冶铁监,在此专门建有冶炉炼铁,所以才有了这东冶镇。

而到了明代之后,朝廷便放开了采矿也冶炼业,准予民间人士进行采矿和冶炼,官府只负责抽税,如此一来,使得明代中国的冶炼业发展很快,但是整体上由于经济中心的南移,使得大明主要的产铁地移到了南方的江西、湖广以及广东一带,北方主要的产铁地则在北京东部的遵化一带。

对于阳城的东冶镇来说,这里的铁矿规模很小,基本上引不起朝廷的重视,早期只有民间一些人在这里采矿炼铁,逐渐的形成了以东冶镇为中心的一个小型的冶铁聚集区,不过比起大的产铁之地,这里的规模算不上什么,所以也不怎么受人重视。

赵大同占据了这一带之后,逐步的控制住了当地的一些采矿点,将那些原本在这一带冶铁的有钱人逼离了此地,控制住了这一带的冶铁业,如此一来,赵大同很大的一部分财源,便来自于当地的铁矿,也使得赵大同在阳城当地成为了最有实力的一路杆子,连阳城县官府方面也只能对他睁只眼闭只眼。

很大程度上,赵大同能养活千多名为他卖命的手下,可以说跟他控制了这一带的铁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但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赵大同这一次只是为了给肖屠户帮个忙,对付刑天军,居然被刑天军一战灭之,顿时东冶镇一带便出现了势力的真空。

而肖天健之所以会千里转进,从陕西西面的陇州,一路上带着这么多手下,风餐露宿、饱经风霜来到这里,其实就是听了李凌风的话之后,得知了阳城县一带既产煤又产铁,这才让他最终敲定选择了先到阳城一带立足,煤倒是还好说,肖天健最看重的却正是这里的铁矿,一支军队想要强大的话,除了要有人之外,还要有控制的资源,打仗眼下最离不开的除了人,就是武器了,而如果他占据的根据地没有铁的话,紧靠着种田,解决温饱可以,但是如何解决兵将的装备问题就麻烦大了。

所以既然选择根据地,那么就必须要考虑到资源的问题,阳城县最终入选,也正是因为这里的资源,有了铁之后,以后许多事情就好办了,再加上阳城县当地的地形,很利于他们在那里建立根据地,和官府进行周旋,所以肖天健最终才会选了这里。

冯天成虽然阴险,但是眼光却还是有限,他只顾着抢先一步抢赵大同这么多年积累下的家财,却没有想到先夺占这些铁矿以及炼铁炉,如此一来,也让肖天健剩下了不少的力气。

对于接管赵大同的产业,以刑天军眼下在阳城一带的实力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抵抗,便将东冶镇一带给控制了起来,即便是死硬分子,也没敢强行抵抗,只是毁了两个炼铁炉,便结了伙溜之大吉了,而剩下的各个采矿点以及设在东冶镇的几个炼铁炉都很快落到了刑天军的手中。

而此时赵大同死的消息也早已不胫而走,传遍了东冶镇一带,当地的这些矿工以及老百姓们,各个都很是紧张,一些人在刑天军抵达之前,便已经开始拖家带口的逃离了此地。

(上一章末了,我的留言不知道会不会被封杀,要是这几天没更新,铁定是被请去喝茶了!大家别怪我断更!)

好言相劝

以前虽然赵大同对当地的百姓盘剥的很是厉害,但是好歹他们已经习惯了在赵大同的控制下生活,日子虽苦,但是也勉强可以活命,猛然间换了人来控制这一带,谁也摸不清楚新来的这路强人会如何对待他们,在众人眼中,既然是强人,肯定没几个好的,初来乍到的他们,肯定会按照杆子们的习惯甚至是铁律,先在本地洗掠一番,更加变本加厉的对待当地的人,所以为了不被新来的强人祸害,许多人开始自发的选择离开这里,逃到其它地方另谋生路。

一天的时间,在东冶镇出逃的人便络绎不绝的出现在了出东冶镇的道路上,前前后后一眼望去,起码不下两三千人之多。

正当这些人背着简单到了极点的行礼,蹒跚走在离开东冶镇的道路上的时候,几条路上却都出现了一支人马,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肖天健在刚刚控制了当地的几个矿点以及铁炉之后,便得知了这样的消息,当即便紧张了起来,他这么费劲巴拉的跑到这里跟赵大同、肖屠户又是打又是杀的抢占地盘,图的是什么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