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qshuwu.com

长宁将军 第57节(3 / 4)

加入书签

码头等到了南巡的队伍,却独独不见摄政王。两边各自吃惊,到处地找,这才知道他竟早已来了,此刻人就在那永兴县的河边,据说已停留数日,亲自监工。

众人大惊失色,赶了过去,到的时候,只见沿岸民夫往来,工事热火朝天,县令高清源正伴着摄政王在巡河。

官员个个惶恐,谁会想到摄政王不但提前到来,竟还会下到这种偏远的小县里去?纷纷涌上去拜见。摄政王当场便命人扒去了蒋正的官帽和袍服,擢升高清源为东南河道特使,总管东南各地州县水事,又下令严查贪腐,查出截留水工款项的官员,有一个,治一个,罪加一等,绝不姑息。

他在江都总共停留了半个月。陆陆续续,除了擢升高清源和另外十几名素有官誉肯做实事的官员之外,杀了和蒋正勾结的惹出巨大民愤的三名当地官员,以儆效尤。天恩和雷厉并举过后,在江都民众的一片赞颂声中,离开地方,继续南下,便如此,一路巡视,惩治贪官,提拔干吏,差不多两个月后,到了七月底,抵达钱塘。

本地官员早就风闻他这一路南巡做下的事,人人都知他务实严苛,说的那句“代天子牧民,做天子的眼和耳”,更是人尽皆知。虽说一路下来,他是擢升了不少人,但砍下来的脑袋,那也是真,谁知道下一个会不会轮到自己。接到人后,战战兢兢,当地各界,原本早几个月前就准备好了的各种排场活儿,全都取消。大魏每年都会为官员发放新的袍服,但去接他的那日,人人穿着旧袍,不知道的,还以为大魏朝廷如今破产,连官员的衣服都发不出来了。

但谁也没想到,摄政王在当地巡视三日之后,这日,竟忽然在行宫下的湖畔设了百叟宴,邀全城年满七十的老叟前来赴宴,宴席连设三日。又放出话,朝廷北伐,他邀长者赴宴,就是希望能得善策。并且,不止赴宴的长者,所有人,无论何等身份,士农工商,哪怕和尚道士,皆可上言。

满城几十万人,起先谁也不信,直到第二天,有个冒失的铁匠冒了出来,称自己打造了一套前后护心镜,可以助力军士作战,刀枪不入。摄政王叫他拿来看。严实确实是严实,但人套上,如同前后背了两个大铁锅,走快些,便咣咣作响,自然是不得用。满堂大笑,摄政王却也没有责备,反而赐了铁匠奖赏,竟赠他墨宝,亲笔给他题了匾额,号“天下第一”——这铁匠是第一个胆敢响应上策之人,可不就是天下第一吗?

这下不得了,原来摄政王亦是如此亲民。

满城的人蜂拥而至,五花八门,提什么建议的都有。当中大部分自然是不可用的,更不乏异想天开的胡言乱语,如那天下第一铁匠的大铁锅,摄政王当然不可能一一面见。但确实,有些白身纵横论策,有几分见地。遇到这些,摄政王便亲自召见对谈,对当中的佼佼者,不吝嘉奖,甚至破格赐予功名。

这些人多出身于东南一带的士族,就算如今家族落败,但底子到底还是有几分的,同门更是遍布天下。得到如此的待遇,无不深感荣耀。才短短几天,为朝廷的这一场出关战作歌功颂德的文章,蔚然成风,变成了民心所向。

到了第三天的傍晚,最后一场筵席,行宫下的湖边挨挨挤挤,全部是人,湖上也挤满大小船只,舷挨着舷,连得如若平地,孩童竟可以在湖上来回奔走。

是夜,倘若不是行宫之下地方有限,当真是满城皆空,人人到来。正当群情激动之时,忽然,只见一条船上有人高声大呼:“殿下!草民代民请命,我东南百姓为表忠心,甘心情愿,愿为朝廷的北伐大计多纳钱粮!请朝廷予以采纳!”

这话一出,被人一路传开,很快,方才还激动着的各路人马,转眼全部哑了下去。众人扭头望去,见发话的竟是本地的一个富商。那人高高站在自家的船头之上,说完话,朝着行宫的方向,把头磕得砰砰作响。

摄政王正在半山行宫前的一处观景台上,周围陪坐着本地的官员。在那里,他能看到山下的众人,众人仰望,也能隐隐瞧见他今夜金冠博带的身影。

这富商的话很快被传到了摄政王的跟前。这时,整个湖畔已是彻底地安静了下来,万人之众,竟是鸦雀无声。

他起先坐着,片刻后,在万众瞩目当中,缓缓站了起来,朝前走了几步,停下,面向众人高声说道:“今夜良辰,皇帝陛下虽坐于紫宫,未能亲耳听到如此的赤诚之言,但陛下必能感知诸位乡老对朝廷的忠心。本王亦是深受感动。”

他顿了一顿,环顾了一遍左右前方,再次开口:“此次出京之前,皇帝陛下对本王有诸多的叮嘱,其中一条,永不加赋!”

“陛下再三叮嘱,叫本王务必将此一条代为传达给天下的子民,好叫人人知悉。太平如此,纵然逢遇国战,便如当前,朝廷便是再难,也不会叫天下百姓,尔等东南子民,再多受半分的赋税!”

他的声音从高至低,由近及远,自半山传到山麓,再又随风飘散到了湖面和四周,醇厚而清朗,威严而平和。

人人仰头,屏息望着半山上的这一道身影。

“古之圣贤有言,行远道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