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qshuwu.com

第十九章 攻宁国遇强敌两帅受挫 造飞(3 / 6)

加入书签

飞车’当初或许是叫飞楼车。常人说话都喜欢省字,有人带头说成‘飞车’,众人跟着说,时间久了,原名就忘了,子孙后代就不知‘飞车’是何物了。”

朱元璋满脸微笑,夸道:“说得好!说得甚好!尔等这回知晓这个指挥使了。他博览群书,那可不是白览的!这个‘飞’,我想到了第一个意思,然未想到第二个。冯兄启发我也。我们要造出祖宗发明的飞楼车,要它突现于宣州城的面前,使敌军胆战心惊!”

接着,朱元璋又说:“我们先造两辆试试,做宽点,站两个人,居高临下射杀,掩护云梯兵破城。宋参议,此事你来协赞冯兄一起谋划,画样后给我看。”

根据常遇春和徐达讲述的周军“火力”情况,又在梅溪山冈看见守兵几乎布满城头,朱元璋又产生一个想法。当天晚上写了一纸手令,命郭兴带领500名长弓手携10000支长箭到宣州。

宋思颜和冯国用设计出箭楼车的初稿后,按比例缩小10倍制作样品,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他们修改图纸后再次制作模型,没有什么问题了,图纸基本定稿。

宋参议把图纸和模型拿到朱元璋的营帐,一边让他观看,一边讲解。

楼车底盘长142尺(约45米),宽41尺(约13米),用边长048尺(约152厘米)的方木制作。采用卯榫连接。

箭楼最高平台自底盘起高284尺(约9米)。箭楼结构分为三段制作,全部采用卯榫连接。

下部框架结构158尺(约5米)高,为第一段,平面长45尺(约142米),宽38尺(约12米)。四角方柱边长32寸(约10厘米),与底盘左右帮卯榫连接。

中部框架结构126尺(约4米)高,为第二段,平面长38尺(约12米),宽38尺。四角方柱边长32寸,与第一段框架左右压柱梁采用卯榫连接(前后各短11厘米)。

上部楼阁框架结构63尺(约2米)高,为第三段,平面长38尺(约12米),宽38尺。尺寸和中部一样,四脚压四头,怎么连接呢?在这个楼阁的左右正中各加一根方柱,边长均为19寸(约6厘米),与9米平台框架左右的压柱梁卯榫连接。前后叠压的横梁中间,钻孔打入1至3根竹钉。

楼阁前面正中开一个箭窗,宽1尺(约317厘米),可以射杀正面8米远时左右6个垛口内的敌兵。这时第6个垛口离窗口大约38尺(约12米),可以百发百中。内设推拉窗板,不放箭时可以遮掩,留缝观察。因为是俯射,窗台高35尺(约11米)。以后攻击6米高的城楼也便于放箭。窗口高19尺(约06米),上沿离地54尺(约171米)。楼阁内可以站两个弓箭手,轮流放箭。

楼台地板前半部分固定,有19尺(约06米)宽。后半部分地板,一半固定,一半可动,作为进出口的门板。它与一边的楼板通过户枢(门轴)连接,可从下方向一边掀开。

地板门为正方,边长19尺(约06米)。门板也是正方,边长22尺(约07米)。门口下方是一段略斜的木梯,长126尺(约4米),宽15尺(约048米),是箭楼第一段的平台,梯脚离后门边095尺(约03米)。这个平台自底盘起高158尺(约5米)。其后面外部有一条固定在平台横梁和底盘上的斜梯,宽15尺。梯脚距底盘后端13尺(约04米)。这部斜梯同时起到拉固箭楼的作用。

5米高楼阁在前面正中开有一个小箭窗,窗口也宽8寸,也有推拉窗板。此箭窗用于偷射城头的敌兵。由于低于城墙高度,偷射时须仰射,窗台高45尺(约143米),可以挡住头部以下身体。窗口高12尺(约038米)。

这个楼阁可以安置1个弓箭手,如果顶部楼阁有人受伤,可以上去替换。

箭楼前后端还各有两根原木斜支柱,平均直径032尺(约10厘米),固定在底盘上。上端固定点在箭楼四角方柱3米高处。前支柱脚中心距箭楼前端1米,离底盘前端04米。后支柱脚中心距底盘后端09米,离箭楼后端1米。从侧面看,斜支柱与箭楼3米高平面形成等腰梯形,稳定性较好。

为了防止箭楼车在推行时因路面不平引起左右歪斜、倾倒,在其四角方柱外侧左右10尺(约32米)高处,各安置两根防倾倒斜支柱,皆38米长。两柱之间用一根纵杆连接。在10尺支撑点下方8尺(约253米)处方柱上各安置一根横梁,固定斜支柱。全部卯榫连接。四脚端离水平地面10厘米。

在箭楼两侧内面,每3米高,安装有“x”形剪刀撑,采用边长016尺(约5厘米)方条。交叉点采用凹槽对合。第二层剪刀撑(6米高)恰好把第一段箭楼和第二段箭楼拉住。

箭楼5米平台,2米高的前面和两侧用木板封闭,从2米高起直到楼顶,四面都用木板封闭,为了秋冬时挡风。9米平台楼阁顶部也用木板封闭,前高后低(后柱18米高),外表刷桐油,以防雨水侵蚀。5米台以下的前面和两侧,采用竹篱笆封闭。从底盘后端到箭楼内,全部铺板。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