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qshuwu.com

第366节(2 / 3)

加入书签

有航贸军府,再加上沿海城市本身配置的郡兵,海外海内相互组成防线,一旦秽人大规模登陆发起进攻,将他们吃下来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现在还有一个问题摆在赵泗面前,应对东夷,没有一个合格的统帅。

匠作局也在不断研究钢铁冶炼的改进工艺,赵泗提出了煤炭代替木炭来进行冶炼。

若论燃烧温度煤炭肯定是优于木炭的。

但是煤炭杂质也比较多,如果想要用来冶炼钢铁肯定是要进行炼焦处理,赵泗只记得煤炭通过燃烧转换为焦炭,但具体步骤实在是没有任何印象,只能交代下去让匠作局自己进行尝试。

所谓炼铁炼钢,其实说白了就是温度高一点,不必要的杂质少一点,含碳量能够精准控制。

至于合金这时候就别想了,赵泗压根不懂合金。

总之照着这个思路来,从炉子,风箱,提纯入手,把能够用以军工的钢铁冶炼科技树点出来只是时间问题。

除此之外,在赵泗的委任之下,匠作局为派出人员指导将作少府开采收集硝矿和硫矿,以此用作火药储备。

因为火药生产工艺并没有成熟,爆炸威力并没有达到预期,配比还在不断的调整过程中,因此将作少府只是收集原材料,至于火药生产还得等到匠作局弄出来足够合适的配比至于再行生产。

另外匠作局为派出了一些技术人员指导将作少府修建冶铁炉,统一了铁器冶炼的标准,优化了铁矿开采的方式,逐步进行铁制农具的生产。

秦朝时期,官府收取高昂赋税的同时是有义务保证地方的粮食产量的,因此每至农忙时节,耕牛,耕具,民间庶人都是可以从官府借取的。

大秦事事都管的作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加快了民间生产工具的更新迭代,自上而下影响,主动求变,而并非自下而上影响。

这样的好处就是一旦大秦出台的政策推广的东西有利于民生,其能够最快速度的推广到地方,坏处就是一旦上层发布的指示是错误的,酿成的危害也更大,稍有不慎就会祸及天下苍生。

汉朝初年以黄老之学治世,就相当于和秦朝换了个方士,不干涉民间事务发展,由下至上,这样的好处就是不会产生大的动乱。坏处就是由下层影响上层需要的周期比较长,一旦出现问题就呈尾大不掉之势,难以调头。

总之,铁制农具在将作少府的帮助下已经开始广泛生产,不过因为一切都是刚刚开始。生产速度并没有太快,预估到秋天最多也就能生产出来几千副农具罢了。

想要真正意义的普及天下,恐怕也得数年之功。

北边蒙恬已经开始积极的主动布防,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对匈奴战争的胜利,大秦修建长城终于再无阻碍。

就在今年,大秦的战争堡垒系统终于完全落实。

沟通起天下的长城连成一片,蛮夷戎狄想要威胁到中原腹地的难度呈指数级上升,可以说只要中原自己不作死,内部没有反动分子喜迎王师,蛮夷戎狄已经没有入侵中原的可能。

而至于岭南就更不用说了,赵佗接受了始皇帝的指示,于岭南一带召集各大部落头领约定了停战之事。

至于中原内部的叛乱始皇帝也做好了一切准备。

咸阳附近的蓝田大营早已经准备就绪,由王贲执掌,当然,真正坐在幕后指挥调度的是大秦活着的战神彻侯王翦。

北有蒙恬,南有赵佗,中原腹地有王翦王贲父子,由战神王翦居中调度,合计一共有百万大军,可谓是飞龙骑脸,赵泗怎么想都不知道大秦的输面到底在哪里。

或许唯一有可能出现危机的就是东海地界。

没有一个能够给予赵泗完全的安全感的统帅。

荆完成对叶调国航行以后就已经漂洋过海前往美洲,现在想让荆回来指挥大军坐镇也回不来。

至于邹奉的弟子林惊羽,负责的是生产建设,军事并非他的强项。

而且客观来说,东边的人数或许不多,但是战局比较复杂,因为秽人分布比较分散,而且海上陆地都有,地理条件普遍比较恶劣,不适合大军铺开,统帅必须要海陆协调齐头并进,要求比例高,赵泗有心将韩信调过来,可是韩信虽然在上郡立下功劳,但是目前韩信战功爵位不够,按照大秦的律法,并不满足调度一路大军的硬性要求。

于是赵泗只能找到王翦,请王翦帮自己出出主意。

认真的将自己的思虑讲给王翦听完以后,王翦眉毛动了动笑出了声。

“旁人都是未虑胜先虑败,你小子反倒是未虑败先虑胜了。”

赵泗担心的从来不是东边战局失利……

说实话,傻子都能算明白这笔账。

大秦降徭降役是摆在明面上的事实,迁王陵令颁布以后虽然蜚语流言不断,但是本地庶人也是货真价实受益,对于六国贵胄来说大秦恶政不断,讲他们逼到了绝路,但是对于天下庶人来讲,这几年或许是他们有生之年最幸福的时刻。

摆在眼前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