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qshuwu.com

第458节(3 / 3)

加入书签

想想就知道了,若是逼得二郎起兵,李渊都不知道该派谁率兵讨伐……而且二郎一旦起兵,立即就能通过河北、中原将对手逼在河东、关内、陇西三处。

不过李渊虽然烦忧,但并不急,一方面是本就不能操之过急,另一方面是因为李渊觉得……自己至少还能在位十几年。

可惜李世民不会等,甚至李建成都不愿意等……他今年已经三十有七了,再等上十几年,五十多岁再登基?

当然了,最不愿意等,也等不了的是裴世钜,今年七十八岁了,虽然老当益壮,但能撑几年实在是难以预料。

将那些烦心事丢在脑后,李渊随手抚摸着木盒里的香皂,心想二郎不愿意出镇洛阳,而大郎也不愿意让二郎去洛阳,甚至三胡私下还说,二郎一去洛阳,必然叛乱。

已近六月了,李渊漫步出了临湖殿,在湖畔散步,一阵风儿刮来,却让李善眉头微蹙,未有凉爽,只带来一阵潮热。

在心里盘算了一阵,李渊回了两仪殿,召见宰辅、太子、秦王、齐王,宣布六月初启程往仁寿宫避暑。

留尚书省左仆射裴寂、门下省侍中陈叔达、中书令封伦辅佐太子李建成监国,携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并数位宗室子弟,以及尚书省右仆射萧瑀、中书令杨恭仁、门下省侍中裴世钜前往仁寿宫,以巨鹿郡公苏定方点左右千牛卫随行。

陈叔达瞄了眼左右,心想陛下也正够难的,留下的三位宰辅,裴寂依附东宫,封伦兼天策府司马,而自己是中立的。

杨恭仁、萧瑀等人在揣摩圣意,陛下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是让东宫一脉乘胜追击,还是和稀泥呢?

前几日早朝,有朝臣弹劾天策府杜如晦不敬长辈,理应驱逐出京,双方正围绕这件事唇枪舌剑呢。

谁都知道杜如晦是秦王麾下第一幕僚,实有王佐之才,一旦驱逐,就等于斩秦王一臂。

殿内一片寂静,每个人都在琢磨……因为按惯例,李渊最近几年的夏天都会出京避暑,也都是去仁寿宫,但今年似乎提早了很多天。

老迈的裴世钜悄然转头,他清晰的看见了太子李建成眼中闪过的几丝犹豫,和几丝欣喜。

避暑(上)

六月初五,浩浩荡荡的人马从长安出发,一路向西北行去,初唐尚无盛唐时期的奢华,帝王、亲王也都是骑马而不是乘坐巨大的车驾。

人流中,亲王李世民面无表情的被天策府诸多幕僚、将士围在中央,偶尔条件反射的拽一拽缰绳,让胯下坐骑顺从的跟随大队。

周围的天策府众人也都面色肃穆,只不过大部分人是因为自去年至今,东宫的地位越来越稳固,秦王一脉势力渐有衰弱之态,而几位秦王心腹幕僚却不同,杜如晦、房玄龄、凌敬、长孙无忌四人脸上跟李世民差不多……说得难听点,就是如丧考妣。

从李世民这个角度来说,这个说法可能比较符合他现在的心境,考妣即父母,但李世民的母亲窦氏早逝……

对于陪着李渊去仁寿宫避暑,李世民是无所谓的,太子建国,即使有裴寂的相助,但很多事情也不可能肆意处置,终究还是要递送仁寿宫让李渊决定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李渊去仁寿宫,太子不在身侧,对李世民来说是有利的。

不过李世民还是将能带来的幕僚都带来了,特别是最近成为东宫一脉眼中钉肉中刺的杜如晦。

前方似乎停下了,李世民勒住缰绳驻足,看向前方的视线中带着些许冷漠,他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每一个字都记得。

“首建大谋,削平海内,皆汝之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