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qshuwu.com

第337节(2 / 3)

加入书签

原因的。

在二十年前,《科学》杂志撤销了八篇由德国物理学家亨德里克发表的论文,原因是由于文中很多数据由作者捏造出来。

之后一名寒国生物学家黄禹锡发表了关于人体干细胞克隆胚胎研究的论文,被首尔国立大学查出明显造假。

期间还有其他造假事件被查出,《科学》杂志因此陷入舆论旋涡。

之后《科学》成立的调查委员,发现虽然一些论文按照正常的步骤审查,然而他们却对其中的蓄意造假无能为力。

因此调查委员会建议收到的论文稿件应该被分类为无争议性和争议性的文章,以使存在争议的文章能够更严格地被审查。

坎贝尔自然知道这些历史,他收到了科尼迪的回复后,认为对方的建议很有道理,就给王浩写了一封邮件,“王浩博士,有关你的最新研究,我们会快速进行评审,放心吧,最晚下一期就会刊载。”

王浩是第二天看到的坎贝尔的邮件,他感觉有些莫名其妙。

审稿?

在交流重力实验为基础,研究超导机制的方向上,他的研究还需要同行评审?

同行是谁?

还有其他学者,也在研究半拓扑几何,并且有一定成果吗?

王浩有些想不明白,他对于研究很有信心,却不愿意等待审稿过程。

审稿总是感觉像是被‘审查’一样,自己的研究还需要得到其他人肯定才能发表,就感觉自己好像是被冒犯了。

所以他又联系了唐纳德-科尼迪。

《科学》杂志也非常关注他,总是发邮件和他约稿,希望他能把研究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王浩发了同样的邮件过去。

仅仅不到一个小时以后,他就收到了唐纳德-科尼迪的回复,“王浩博士,你的邮件让我感到非常振奋。”

“看到邮件的那一刻,我感觉全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

“有关你和你的团队的最新研究,当然不需要审稿。”

“在科学的领域上,你已经站在了最高峰,你没有同行,即便是同领域的学者,不管是数学,还是物理,又或者是其他学科,他们都只能仰望你。”

“我认为,同行评审会是对你的冒犯。”

“我代表《科学》杂志欢迎你的投稿,也非常期待你的最新研究!”

看着邮件里的内容,王浩非常满意的点了点头。

看到没有?

这才叫专业!

……

一周后。

主论文已经全部完成。

王浩针对论文内容又斟酌了很久,还把论文发给了保密负责机构,做了一下公开内容的说明。

等一切全部完成,他把论文上传到了arxiv,随后才把成果简述以及论文详细内容,发到了唐纳德-科尼迪的邮箱。

针对公开发表的内容,王浩早就研究很久了,因为一些技术是不能公开的,但理论是可以公开的。

即便只是理论,也要斟酌的行发表,他们的研究中,包含直接计算元素组合的超导临界温度内容。

这一部分内容也是最重要的。

他们还进行了详细的论证,确定只是计算双元素组合,也需要专业的数学团队很长时间才能完成。

如果扩大到三元素组合,计算就会变得极为复杂,一个顶尖的数学团队花费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时间,都不一定能够完成,即便是完成,错误率也很高。

那需要很大的工作量。

所以理论的公开还是得到上级支持的,类似的研究也需要大量数学家,物理学家以及实验组参与,才能够慢慢的完善超导‘双元素’组合体系。

只有完善了双元素的组合体系,才能够进展到三元素进行系统的研究,而不是直接去计算三元素组合。

这就需要很长时间以及很多人一起参与了,肯定是个系统性的大工程。

王浩已经知道了一种最符合半拓扑体系的三元素组合,等于已经有了巨大的优势,可以直接进入超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

其他同领域的机构,即便是依靠他们公开的成果进行研究,耗费大量人力、资金的情况下,最低也需要五年以上的时间,才有可能能够追赶到这一步。

这还是运气好的情况下,如果运气不好的话,可能需要的时间会更长,也许十年、二十年都不一定追的上。

实际上,科技优势就是一个时间差问题。

当一项技术涉及到民用领域,就不可能完全保密,比如国外的高端材料,只要是涉及到民用领域,就肯定会公开的售卖,国内一些机构得到材料,就可以通过逆向工程,研究材料的组成元素,再研究如何制造出来。

未来的超导材料也会是这样,只要牵扯到大规模的应用,就肯定会有机构进行逆向工程,即便速度再慢,花费几年、十几年时间也足够‘逆向’出来了。

所谓的科技优势并不是完全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