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qshuwu.com

第二章 历史回望(2 / 5)

加入书签

很大发展。这时的农作物品种丰盛了许多,除水稻外,栗子、芋头也成为主要粮食作物。在河谷、湖边、海岸等一些人口较多的地区,居民们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之便,修建堤坝用于蓄水灌溉,兴建梯田种植不同作物。但大多地方还是采用刀耕火种、烧荒耕作的方式进行着耕种。各地区经济水平发展的不均衡,使部分贫富地区交界处出现原始的贸易中心。当时的人们还未发明货币,手工业品、农作物产品、海产品通过以物易物的形式进行交换。渐渐地,人们从中发现“商机”,有的村落专门生产贸易市场上的“紧俏品”如陶器等,换来交易时的“优先选择权”。

这时的社会关系基本以血缘为主要纽带,土地、农具、家畜等生产资料全村公有,全体村民共同进行劳动,再对劳动成果平均分配。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富余物资不断增多。这就使商品交换成为普遍现象,公有制逐渐向私有制过渡。到了公元前10世纪左右,在菲律宾群岛一些较为发达地区,阶级差异和剥削现象愈加明显。这标志着菲律宾开始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转变。

早在公元前2世纪,菲律宾人就会用竹子编制家具,而如今很多休闲场所,也愿意摆上两个竹制躺椅,既富有时代特色,又清凉无比。

◎开始对外贸易的麻逸国

公元前2世纪左右,菲律宾群岛开始形成“王国”,取代以往的氏族村落。王国的国土面积都不大,呈现分头割据状态。政权形式比较简单,一般是由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资料的少部分人(多是马来人),统治着辖区内相对落后的土著部落。

公元12世纪,民都洛岛有一个名叫“麻逸国”的小国。在当时的语言中,麻逸的意思为“黑人的国土”。麻逸国的海上贸易很发达,商人们乘坐制作精美的竹排或简易木船往返菲律宾各岛及附近国家。他们用黄蜡、花布、珍珠、槟榔等特产,去交换其他地方的物品。据《宋史》和《文献通考》记载,宋朝时期,麻逸国商人曾登陆中国广州与中国商人进行贸易往来,换取中国的瓷器和铁器等。

苏禄苏丹国兴起

14世纪中叶,菲律宾群岛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买卖奴隶活动十分普遍。统治者制定法典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其中,《马拉塔斯法典》和《卡郎提奥法典》都是当时比较著名的法典范本。在诸多奴隶制国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苏禄苏丹国了。它兴起于14世纪,经济发达,国力昌盛,是当时的东南亚海上贸易中心。

中国山东省德州市苏禄东王墓石碑

◎通达四海的贸易强国

苏禄苏丹国盛产珍珠,出产的珍珠皆为上品,和它的手工业产品一起,成为对外贸易的优势产业。苏禄王国的造船工艺较为发达,商人出海贸易频繁。当时的柬埔寨、占婆、中国、爪哇、苏门答腊等国家都是苏禄苏丹国商人经常往来的地方。

苏禄王国以伊斯兰教为主要信仰,最高统治者是苏丹,身兼国王和宗教领袖的双重职责。据考证,苏禄苏丹国全盛时期,其国境以苏禄海为中心,囊括了棉兰老岛的苏禄群岛、巴拉望岛、婆罗洲北部等岛屿。直到如今,伊斯兰教仍然是该地区居民的主要信仰。

◎客死中国的苏禄王

在政治上,苏禄苏丹国和中国也多有往来。1417年,即明朝永乐年间,苏禄国派当时的贵族东王巴都葛叭哈喇、西王麻哈喇葛麻丁和峒王巴都葛叭喇卜作为使臣,代表苏禄国访问大明王朝。三位国王各自带领着家眷和心腹属下,组成了足有300余人的使者团,漂洋过海,声势浩大地来到北京城谒见永乐皇帝朱棣。对于苏禄使臣的到来,永乐皇帝非常高兴,他隆重接待了使臣团,派大臣带领三位国王登长城、爬燕山,遍游北京城名胜。使臣团在北京访问了17天后,向永乐皇帝告辞回国。

不幸的是,在归国途中,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哈喇染上重病,在山东德州北营村与世长辞。噩耗传回北京,永乐皇帝非常哀痛,下令建造陵墓,派时任礼部郎中的陈士启前去主持,以国礼厚葬苏禄东王。东王病故后,他的长子都马含回到苏禄王国继承父亲爵位,王妃葛本宁和次子温哈喇、三子安德鲁及部分随从留在当地,长伴陵墓近旁。陵墓按照皇陵规格建造,正殿、东西配殿、神道一应俱全,神道两侧还立有石人石兽,无论是精致程度还是建筑规模,都和十三陵相差无几。在正殿中央,高悬着苏禄国东王的画像,供后人怀念瞻仰。

为尊重苏禄国人信仰,陵墓附近兴建起一座清真寺,供留下的苏禄国人进行宗教活动。永乐皇帝赐东王谥号“恭定”,因此,墓碑上刻有“苏禄国恭定王墓”的字样。顺着墓门向东南方向走去,可以看到三座较小的土冢依次耸立。这三座土冢中分别长眠着东王的王妃、次子和三子。永乐帝曾下旨对东王家人妥善照顾,除“恩赐十二连城祭田三顷三十八亩,永不起科”外,还按月从德州府衙给他们拨付口粮、布匹、银钱,让他们衣食无忧。

此后,王室后裔和当地居民杂居、通婚,将苏禄姓氏化为安、温两姓代代相传,和华夏民族融为一体。在他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