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qshuwu.com

第一章 印象新加坡(7 / 16)

加入书签

在人口上被华人超过了。新加坡的马来人主要来自马来半岛,还有一些来自苏门答腊岛、廖内群岛、爪哇岛等。马来人生性热情、好客,新加坡的街道名、语言、国歌以及食物等,都体现出了浓厚的马来文化气息。

英国殖民者踏上这片土地之后,对当地人存着偏见,不太看重他们,所以马来人在那段岁月生活得异常艰辛。现如今,华人在新加坡占主导,但马来人也自在开心在生活在其中,他们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坚韧和天赋,在艺术、文化、媒体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有许多马来人在经济和政治领域显露峥嵘,其中还不乏一些女性。

牛车水原貌馆这栋建筑位于新加坡市宝塔街,是一栋三层的老式洋楼,馆内展现早期华人移民的生活点滴。

马来人普遍信仰伊斯兰教,宗教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而且共同的信仰也使他们彼此联系十分密切。大部分马来人信仰的是伊斯兰教,每个星期的礼拜五,是新加坡马来人集体到清真寺做礼拜的时间,他们在阿訇的带领下向真主祷告,但男性和女性是分开的,不能混杂在一起。

◎印度人

印度人是新加坡的第三大族群,占总人口的79。最早来到新加坡的印度人是跟随英国舰队而来的印度雇佣兵,后来才有印度人陆续携家带口到这里定居。他们和华人一样,也来自印度的不同地方,有泰米尔人、马拉雅兰人、锡克教徒、古吉拉特人、旁遮普人等,其中泰米尔人占了大多数。他们有不同的语言,信仰的宗教也有所差异。

新加坡马来人的婚礼

到了20世纪,印度人在新加坡从事的行业多为货币兑换和私人放贷。那时候,新加坡的银行还很少,一些印度人就把自己的钱借给那些想做生意的人。

此外,印度人所从事的其他行业在当今的新加坡也留有鲜明的痕迹,如北部印度人曾在实龙岗路一带搭建牛棚,饲养奶牛、水牛和山羊等,现在的水牛路和加保路也曾建满牛棚。还有,这一带还曾有不少印度人开设的洗衣房。

和马来人一样,移民新加坡的印度人也曾受到过欧洲殖民者的轻视。如今,他们的后代进入中上流社会的现象也不少见,而且受过良好教育的印度新加坡人,更喜欢移居其他发达国家,这已成为一种趋势。

印度人的国家观念很强,对国家非常忠诚,泰米尔人的中心价值观便是好客和济弱扶贫。

印度教相信生死轮回,并且不接受半途皈依。也就是说,一个人必须生来就是印度教徒,才可以做其信徒。居住在新加坡的印度人信奉印度教的并不多,但凡是印度教徒,都极其虔诚,他们每周都要去一次神庙,进行祈祷或捐赠。

其余的印度人多信奉基督教或者伊斯兰教,也有极少数人信奉锡克教、耆那教和佛教等。正如前所说,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所以信仰也有所不同。

◎欧亚人

欧亚人是指继承了欧洲和亚洲血统的新加坡人,他们在四大民族中所占比例最小。

早在15世纪时,一些来自英国、荷兰、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国家的人们便在探险家们的带领下,踏上这片土地,并在此定居下来。他们与当地人通婚,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特、鲜明的欧亚次文明,其后裔便是欧亚人。在早期,欧亚人的父辈都是欧洲人,他们的名字也都是欧洲人的名字。所以,从他们的名字中就可看出他们的祖辈来自何方。不过到了现代,也有一些欧亚混血儿有着亚洲人的姓,这说明他们的风俗也在悄悄改变。

欧亚人大部分都是基督徒,信奉的是基督教。他们和西方基督徒一样,在出生时会接受洗礼,成年后在教堂举行婚礼,葬礼后会进行守夜。

除了以上四大民族,新加坡实际上还有一小部分“土生土长”的华人。所谓“土生土长”,是指他们的祖先在17世纪便定居马来群岛,与当地的妇女通婚,衍生出一种包含了中国与马来文化的独特文化(娘惹文化)。现如今,土生华人已越来越少,因为他们逐渐与当地的华人通婚,被统计为华人,其文化也有逐渐被同化的趋势。

马里安曼兴都庙大门上的雕像寺庙建于1827年,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印度教寺庙,如今已被列入国家级名胜古迹。寺庙大门上的雕刻非常显眼,五颜六色,形象为印度教诸神、动物、人物等。

◎4种官方语言

新加坡有多个民族,也自然有多种语言。英语、汉语普通话、马来语、泰米尔语都是其官方语言,这也充分向世界表明,它是个多元化的移民国家。确切来说,马来语是新加坡的国语,汉语普通话是华裔社团中的官方语言,泰米尔语是这里60的印度人的语言,而英语则是商务和官方语言。新加坡人将英国作为商务语言,使它走上世界舞台,而保留母语,则是为了保留文化。实际上,几乎每个新加坡人都会说两种语言——自己的母语和第二语言英语。

新加坡人讲英语和欧美人完全不同,他们语速较快,刚接触时你可能听不出来。他们说的实际是“新加坡式英语”,这是一种混合了中国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