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qshuwu.com

第三章 绝代风华(5 / 8)

加入书签

人的不适。

◎保守的哈巴拉

从沙特阿拉伯的阿布哈市可以乘坐汽车到达哈巴拉,距离只有40千米,租车即可到达。来到这里你会发现,哈巴拉其实是个政令不通的地方,在这里,统治一切的是部落规矩。哈巴拉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他们是古老的提哈姆和阿西尔部族的分支,男人们至今保留着头戴花环的习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花环通常用芳香的野生茉莉或金盏花花蕊和紫苏编织而成,散发着具有医疗效果的芳香。为了编织花环,他们得每天早上去哈拉巴山脚下采摘新鲜的香草和花朵。

自政府的商业旅游开发以来,令戴花人们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他们讨厌外国人的进入,甚至是沙特人也不例外。毕竟数世纪以来,哈巴拉村庄的人们一直处于跟想侵占他们土地的其他部落的争斗中。他们的村庄全部用厚厚的石块垒成,看起来像是堡垒、高塔、围墙防线。为守住自己的家园,男人们通常都身带着刀,随时准备着为了保护家园不受侵犯而流血格斗。由于当地人与外地人存在着沟通不便的问题,这里的暴力事件时有发生。

离哈巴拉不远,有一个名叫艾卜哈的观光地。此地因常年云雾弥漫,四季凉爽宜人而著称。沙特王室曾在这里修建了避暑宫殿,整座建筑用天然大理石砌成,内部装饰富丽堂皇,具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格。现在这个宫殿已经被改建为现代化旅馆,供游人居住,成为国内外游客必到之处。

位于高山之巅的哈巴拉村庄

希拉山洞:追寻圣迹的启迪

世界上有许多人常在清静之地冥思苦想,思索深奥的哲学信仰等问题,有些在小路上,有些在书房,有些在山洞。最知名的,莫过于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所参悟的那个山洞。希拉山洞并没有美景,只是天然形成的简陋石头洞,而穆罕默德在这里接到了圣启。

◎穆罕默德与希拉山洞

沙特阿拉伯王国麦加城近郊4千米处的希拉山腰,有一个狭窄的岩洞,它因为穆罕默德在这里接受天启而闻名于世。

该山洞海拔760米,巨大的告示牌上提示到达希拉山洞还有多少路程。

到希拉山洞并没有山路,且地势陡峭,已经四十来岁的穆罕默德,如此频繁地爬上爬下也颇不容易。希拉山上全部是被阳光晒焦了的褐色石山,终年气候炎热,寸草不生。要到达山洞,穆罕默德必须先从山底的右侧一直爬到山顶,然后从山顶下来,往回走一小段距离到达山的另一侧。有的地方很陡,需要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去。如果不小心摔入山涧,很容易粉身碎骨。山洞的入口空阔,从洞口进入后渐收窄至顶部,高有两米多,洞里地面平坦,上壁向里逐渐向下倾斜至尽头,洞的尽头有小洞从而保障了良好的通风,洞内空间较小,只能容纳一个人站坐卧。值得一提的是,山洞洞口刚好朝向克尔白的天房,站在洞口就可以做礼拜。洞口前恰好有两块大石遮蔽着洞口,从而保证了空间的隐蔽性。从山顶上往下看,两大块岩石遮住的洞口几乎与山的一侧垂直。即使是现在,也只有装备精良的登山行家才能试着从这一侧爬上来。

瞻仰完希拉山洞返回的朝觐者

这个小小的山洞,为穆罕默德全神贯注沉思人类和宇宙的意义提供了一切所需。上千余年过去了,每年朝觐期间,世界各地穆斯林在完成朝觐功课后,都要慕名前往希拉山洞瞻仰遗址。然而沙特政府不支持朝觐者上希拉山洞,在那里礼拜或者做“都瓦”(祈祷)。原因是,山陡路窄,并且没有修建道路和安全防护设施,也没有警察维持秩序。如果人们自发地到这里,个人的安全将得不到保障。但每年仍有穆斯林自发地前往希拉山洞。人们排着长队,在荒凉、陡峭的石山上缓缓移动。

先知寺的荣光

全世界的穆斯林都希望去穆罕默德的先知寺瞻仰,先知的遗体就埋在那里。作为伊斯兰第二大圣寺,曾经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寺院,经过历代扩建,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清真寺之一。

◎麦地那的荣光之寺

公元622年9月,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率众从麦加迁往麦地那,在麦地那的白尼·纳加尔区,先知穆罕默德又开始了修建清真寺的劳作。这是继库巴清真寺之后,他亲自参与修建的第二座清真寺。

寺院初落成时,规模较小,建筑简陋。建筑材料基本都是用的干草、树枝和泥巴,他们用石块铺地,用土坯砌成围墙,礼拜殿用枣椰树干做梁柱,用椰枣树枝和泥巴盖顶。寺院的规模也不大,长约525米,宽45米,院墙还不到一人高。寺内没有什么装饰,夜间礼拜时用秸秆点燃照明,后来才安装上了油灯。尽管寺院简陋,来听穆罕默德宣讲的信众却络绎不绝。小小的寺院,是伊斯兰教兴起的支点。

◎穆斯林心中瞻仰的圣地

经过历代扩建以及重建,现在的先知寺是1848年由奥斯曼帝国苏丹阿卜杜勒·麦吉德主持重新修建的,工程进行了12年之久,于1860年竣工。到了1955年,沙特阿拉伯政府又完成了一次新的扩建,整个圣寺雄伟壮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