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dqshuwu.com

第211节(2 / 3)

加入书签

的强调,自己是一名华语导演,反应的是华国问题。

潜在的观众会怎么想——谁要看一个自己完全不熟悉民族的故事啊。

《生于淤泥》还没有在正式上映,绝大部分的媒体还不知道《生于淤泥》的内容和主题,康城电影节对于电影保密措施相当周到。

很多电影都想着来康城镀金再上映,如果在电影节上透露出剧情信息,以后还有人敢来康城吗?

秦砚说这些话,只是为了打一个预防针而已。

在康城电影节散会之后,秦砚带着《生于淤泥》剧组所有的人举行了庆功晚宴,当然晚宴也向其他所有人电影人开放。

秦砚一开始定下附近最豪华酒店的时候,剧组里还有人劝说秦砚:

“哪怕国内所有演员、导演来了,都不用这么大的场地。”

秦砚当时也没有解释,而现在才能看出秦砚在国际影坛上的地位到底有多高。

以往参加电影节的华语电影,只要入围无论得奖与否都会组织这样的晚宴,毕竟能够入围已经是对于电影极大的认可。

只不过,最后参与晚宴的嘉宾,都是华语电影华人们,基本上看不到外宾的出现。

没办法,哪怕是康城电影节,除了极少数的电影能够兼具票房外,绝大部分的电影最后的票房成绩也就那样。

而华语电影在国际票房市场上的低迷,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更不要说华语文艺电影。

你的电影没有办法给海外影业公司们带来收入,这些公司就不会鸟你。也很少有海外演员会主动找上华语导演寻求合作,最多是亚洲电影圈罢了。

这就是赤果果电的市场规则,大家都已经习惯了每一次电影节后的内部狂欢。

但这一次《生于淤泥》可不一样。

很多人甚至提前和秦砚打过招呼,无论获奖结果如何,最后的庆功宴一定要邀请他们。

秦砚提前半个月来到康城,可不是游山玩水、参观蹦迪的,秦砚一直在努力扩展自己的交际圈。

当然也有不少的演员主动找上秦砚,虽然《地球要塞》正传马上就完了。但他们相信尝到了国际市场票房甜头的秦砚,是绝对不可能甘于只在华国市场拍电影。

他们都想和秦砚拉进关系,到时候能够谋求一角半戏。

而今晚《生于淤泥》斩获了“最佳男主角”和“评审团大奖”后,立刻成为所有人的焦点,无数媒体、发行商、演员趋之若鹜。

最后《生于淤泥》的庆功宴,居然有一半以上的白人、黑人。

所有来参加庆功宴的华国电影人,第一时间都有些恍惚,他们真的不是不小心来到了获得“金棕榈”《白丝带》的晚宴吗?

但是当他们看到秦砚,在一群国际知名的电影人之间左右逢源的时候,他们才深刻的意识到——

这就是秦砚啊,一个让国际电影行业为之侧目的华人导演。

秦砚不断和来客们交流,交流时间也和对方的地位相关。这中场合,除了傻子没有人会强行扭着和秦砚交流。

除非不想混了,否则不会有毛遂自荐的愣头青。

秦砚同样的话都不知道说过多少遍了,连他都觉得脸颊有些僵硬。

但眼前这人,端着酒杯来到秦砚面前的时候,秦砚的疲劳感一扫而空,他没有想到对方也会来到《生于淤泥》的庆功宴。

正是这一届康城电影节的评委主席奥莉薇。

按理说评委一般不会参与电影的庆功宴,尤其是获奖电影。如果有媒体以此作文章,很容易颠倒黑白。

所以秦砚打起精神,与奥莉薇打招呼。

二人寒暄了几句,奥莉薇对秦砚说道:

“你这一次拍的《生于淤泥》真的很让人惊喜,但是你用了太多商业电影的东西了。”

没有想到奥莉薇竟然会如此直接的说出这个问题,秦砚也没有逃避,沉默了片刻,他直接坦诚道:

“的确如此。但这些东西可以《生于淤泥》的观赏性更强,让它的票房更好。”

二人所说的“东西”包括了场景转换、剧情伏笔、故事叙事等等。

如果让奥莉薇来拍《生于淤泥》,她绝对不会在电影之中设计那么多的幽默桥段,甚至甚至也不会刻意设立剧情的反转。

这些设计的确会让普通观众更感兴趣,也正是这些设计打破了《生于淤泥》了整体感。

在电影结束之后,很多人会去怀念电影剧情的有趣,而不是去思考《生于淤泥》之下的主题。

奥莉薇更加倾向于循序渐进的积累压迫感,在最后一刻全部爆发出来。

越是惨烈的爆炸,越是能在人的记忆中留下痕迹。

之前整个评委团讨论最后获奖名单的时候,就分歧不断。

有的人认为《生于淤泥》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为秦砚转型还不够彻底,还是习惯性使用商业片的桥段去吸引观众。

但奥莉薇一直认为并不是这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